搬到银幕上,它仍然是话剧。
你可别哭雨神庙—三民小学是舞台的主场景,墙上的画,庙外的旷野、屋顶、树木、夕阳都具有舞台感,全片没有空间转换,时间的推移也非常模糊。故事紧凑,冲突剧烈,角色语言肢体都有点夸张。但这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看的电影。镜头里的《驴得水》具有别样的美感,它似乎更加切近了,但实际上更遥远,和话剧的质感很是不同,揣摩起来很有意思。
《驴得水》讲了个笑话,目的是让人哭。我深以自己的泪点低为耻,但是“爱情”太“美好”,人性太可悲,奈何?!回味那几个场景,依然忍不住深深叹息。
张一曼阳光很好,张一曼剥着蒜唱着《我要你》:我要你在我身旁,我要看着你梳妆,这夜的风儿吹,吹得我心痒痒,我的姑娘。。。裴魁山闻声而来,对张一曼表白:我喜欢你,我想和你一起过下半辈子。张一曼却低头慌张地说:坏了。她抬头看着裴魁山诚恳地说:老裴,是我不好,我以后再也不招你了。
阳光很好,张一曼“睡服”了铜匠后转天早晨(应该是早晨吧),铜匠翘首期待,终于等到臂弯里挎着竹篮,款款走来的张一曼。他朝她笑,满脸太阳花,他摸着她垂在肩头的一缕卷发恋恋不舍,她问:好看?好看!她爽快剪下了那缕头发送给他,走了,身后愈来愈远的铜匠唱起了深情的歌谣。
阳光依然很好,雨神庙里人性大撕逼。铜匠报复张一曼对他的“羞辱”,裴魁山报复张一曼对他的“背叛”,“美好的爱情”转换成彻骨寒冷的仇恨,温情被决然撕碎,袒露着狰狞!爱与恨,正义与虚伪,坚强与软弱,竟都只是一步之遥,蒙昧、强权、死亡砸下来的时候,一切都崩塌了。随着张一曼满头秀发被一刀刀剪去,虚假的美好也悉数褪尽,简直令人不忍直视。这场戏痛快淋漓,痛彻心扉。
回味全剧,孙佳的美好太过单薄,张一曼是饱满的。放荡的张一曼,阳光般散发着热情和活力,纯净透明,毫无保留。她无意承担后果,却只能承担后果,人性的暗夜里,光亮消逝,脆弱的芦苇被折断,她成为唯一的牺牲品。正如孙佳所说,如果经历过这些,最后一切都没有变化,那才是最糟糕的。所以,孙佳离开了她父亲,张一曼死亡的枪声也最终响起,人性自省的大旗终被高高扬起。但是,一切真的会改变吗?
影片的弱点也很明显,它的格局比一部话剧大,但作为一部电影太小了。作为话剧,孙校长的虚伪、裴魁山的势利、周铁男的软弱、铜匠的蒙昧这样表现都够了,可对于电影《驴得水》,却都还不够。情节过于戏剧化,人物塑造偏于脸谱化,场景相对单调(尽管场景都很美)。最不能忍受的是铜匠老婆的形象,麻子脸大黄牙拿根旱烟管,活脱脱“鬼子进村”,她的出场总会令我出离情节。。。但不管怎样,《驴得水》毕竟还是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也在不少地方戳中心怀,是一部有价值的电影。从话剧到电影,也的确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我私下里想,在影厅里看电影比跑去看话剧的成本可是低得多,嗨!小二,再给我来一打《驴得水》!
驴得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