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海咸河淡”一句的时候,我不得不怀疑,周兴嗣是在凑字数。因为这四个字实在是太直白,而且太无聊。
海咸河淡——海水是咸得,河水是淡的。
遍寻世间所有的人,没有谁有这个知识需求,我为什么要知道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
我想,周兴嗣先生或许是因为,实在不知道怎么将这四个字填写的有理有据,所以就在这里偷了一下懒。
除此之外,我实在难以理解这一句放在这里,有其他的什么意义。
既然如此,不妨我们来解解“海咸河淡”四个字。
先说说海。
海的左边是三点水,起着表意的作用。不仅仅是“海”,“湖”、“河”等等,很多与水有关的字都会使用“三点水”做为表意的偏旁。
右边这个字是“每”。很常用的一个字。而这个字您却分辨不出它那哪一部分是表意的。
“每”的原意是什么?
您看看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我们一般将它称为“人字头”,实际上它最初的写法是好像一个向下的箭头,是生产、生育的意思。
下半部分的母,就是母亲的意思。
“每”的原意就是妇女生育,成为母亲。
这样的一个字,在它的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说海是母亲。
海是谁的母亲?
当然是人类的母亲。
我们今天将黄河称为母亲河,这样的叫法就是从古人那里继承来的。
古人为什么要将海认为是自己的母亲呢?
这就和下一个字——咸有关。
我们知道糖是甜的、醋是酸的、盐是咸的。
古人却不会这样说,他们将盐的味道称为“卤”。
在盐味被称为“卤”的那个时代,咸是全民皆兵,武装御敌的意思。
您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片,咸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的写法其实就是一柄大大的斧头。
盐味最初为何被称为“卤”
今天我们使用的“卤”字,是占卜的占,在下方的口中填入了一个乘法符号。这个形象是延续了甲骨文中的袋子的意思,当然,这个袋子指的是竹条编制的袋子,或者我们将它称为竹筐更加的合适。
竹筐中放着蔬菜、或者肉类。再将它浸泡在盐水中,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古人很早就知道,海水有这样的作用,虽然那个味道比较独特,但用这样的液体浸泡食物,可以保证食物长期不腐坏。这样的特性大大的降低了古人保存食物的成本,使得古人在无法打猎的时候也有食物可以享用。
海水这样的特性造就了古人对大海深切的感恩之情。
盐味最初被称为“卤”。
咸是全民皆兵,武装御敌的意思。
这样的两个字是怎么联系到一块儿的。
古时候士兵们出外作战,因为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为了保证食物不容易变质,所以储存这些食物所需要的盐比平时家用的盐更多。出于这样的连接关系,咸和卤经常被写在一块,久而久之,衍生出了这样一个形容盐非常多的字,并且逐渐的由“咸”替代了“卤”,成为人们称呼盐味的一个字。
这一句的后两个字,其实都被去掉了一个相同的部分——口。
河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应该是口加上可以的可,这个字读呵(hē)。
河的原意是隔着水,呼喊呼叫。喊谁呢?喊船夫。
淡也是三点水加上口、炎组成的字。这里的口,也因为省略的原因被去掉了。但造字的原因并不会因此消失。
啖有吃、进食的意思。
苏轼的诗里就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很幸福,他“啖”的是荔枝。
古人就没这么好命了,他们“啖”的是水,实在是没什么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