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给了大家一个沟通的小技巧,打通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还需要更多的小技巧,那么今天咱们就再来分享一个人际沟通的小技巧。
我们都知道,沟通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除了大众沟通,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就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
沟通的七个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分别是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者、反馈、障碍和背景。
举个例子,目前,孩子们还没上学,都只能待在家里。做家长的就特别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好好复习,好好预习,少玩游戏少看电视。
这里的信息源就是家长,信息的接收者就是孩子。
信息就是要好好学习,好好复习,好好预习,少玩游戏少看电视。
至于通道,就是沟通的方式,是面对面说,还是发信息通知,还是打电话告诉。
背景是什么呢?就是孩子们目前一直没有开学。
我说你听我画反馈呢?就是家长说了之后,孩子的具体反应,是痛快的答应呢?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答应,还是反驳顶撞?
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最重要的是障碍,我估计肯定是存在障碍的。至于这个障碍有多么大,具体是什么,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具体呈现。
我觉得,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比较畅通,有的可能就不畅通。我想大多数家长苦恼的就是因为与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交流不畅通。交流不畅通,就是存在着障碍。
一般情况下,存在的障碍不外乎是信息不准确,通道不畅通。但是这种情况又是不多见的。更常见的是一些主观的因素,比如家长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可能比较严肃,比较生硬,或者是态度比较强势,还有家长对信息的描述是否真的正确等。
我们都知道,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就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两个人都能说,都能听。不是一个说一个听,也不是一个强加给另一个。就像我们去市场买菜,讨价还价的过程一样,有来有往,你降一点我提一点,最后达成了一致,这才叫沟通。而不是我一定要说服你,也不是吵架,也不是冷战。
做家长的可能总觉得,我说了,孩子答应了,但是他做不到啊。
是的,我们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做家长的说了,孩子也答应了,但是总是做不到呢?
因为我们说的太多了。
所以今天的这个小技巧就是定时定量定点沟通。在沟通中要做到两点,第一是平等,第二是尊重。
定时定量定点——不要说太多,减少唠叨。比如关于学习,一天只说一次,一次只说重点,语言越精炼,越少越好,而且尤其要注意语言表达要积极正向。正向表达,是指表达你要表达的。比如,孩子在看电视,父母希望孩子读会儿书,写写作业。家长可以直接表达想法,孩儿啊,爸爸希望你先做10道数学题,再看电视,可以吗?千万不要开口就说,看多长时间电视了?还看?还不赶紧写作业去?天天就知道看看看,早晚把眼看成近视眼。(这语气不陌生吧?我们有些家长就是这样表达的哟。这个技巧,咱们会专门整理。)
还要固定在一个地方说,比如在客厅,或者是在书房说。
第一是平等。什么是平等?沟通时,两个人坐下来,手拉手,眼睛对着眼睛,用心的说。(如果年龄不是特别大,能抱在怀里说更好。)
第二是尊重。什么是尊重?就是把人当人看。我们可能觉得把人当人看这话很奇怪。但实际一点都不奇怪。我们认真的想一想,有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尤其是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我们真的把他当成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看待吗?比如孩子做错题的时候,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有的家长可能就生气,你看看你,怎么这么笨,教你八遍了,还不会,笨死吧。
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在这么大的时候,能一教就会吗?是不是有些知识也是教了好多遍也不会呀?如果一教就会,那还是普通孩子吗?
所以,真正的尊重,就是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当成一个普通的孩子看。
这个小技巧同样适用于夫妻关系的构建。到底好不好用,试试看才知道。
注意:只要不超过十岁的孩子(年龄不是特别重要,只要孩子愿意就好。原则上,十岁以下的孩子,他不愿意也可以抱着。十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都可以抱在怀里跟他谈学习,不超过半小时为宜。不能抱着,也要手拉手坐下来。至于夫妻俩,可以定在睡觉前半个小时交流,最好也是手拉手,或者是抱在一起。尤其吵架的时候这样做,效果是你意想不到的。
试一试,才知道好不好用。来吧,接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