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而善
文/石岩磊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有关他的趣闻轶事很多,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他苦学的故事:
宋濂天资聪颖,素有“神童”之称,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然而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便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拿到书后就赶紧抄下来。冬季天冷时,砚台里的墨汁都结成了冰,手指冻得很难弯曲和伸直,但宋濂仍不停地誊写。抄写完后,他按时送还,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于是宋濂能够阅读到大量文章史料。
尽管大多数人将这事视为勤学励志类的例子,可我在欣赏宋濂诚实守信的同时,更加敬佩那些借给他书的人。宋濂家贫,当时肯定不会给这些人家钱财,就是日后发达了,也没听说他如何报答人家,他们才是造就文坛巨星的无名英雄“雷锋”呀。我便十分好奇这些人慷慨相助的原因,想揣测一下他们的初衷是什么。
成人之美或许是他们最纯朴的动因。人们见到聪慧好学的穷孩子,大多会有恻隐之心,更何况宋濂还言而有信,便不会计较得失,算计着将来能得多少好处。但假如他们知道后来宋濂当了太子的老师,想必会有大批的人赶上门来送书给他看,并不住地叮嘱“苟富贵勿相忘”,还会旁敲侧击地讲些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那宋濂读书即会味同嚼蜡了。
这大概能说明一个道理,人们在没有企图和期待时,更容易激发出爱心和善念,凡事一旦和自己的利益挂钩就会多了斟酌与渴盼,夹杂了私利的善事便如勾兑了化工乙醇的“粮食酒”,喝了肯定口渴上头眼发花,所有的善行便走了样:轰轰烈烈的捐赠仪式难掩宣传报道的假面,喋喋不休地絮叨旧情暗含着知恩图报的提醒。
无期而善折射出的并非人性之恶,只能说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纯朴是纯洁之花,私利是私欲的果,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因为起初便含了有始有终的图谋。我真为宋濂感到庆幸,与其说是无欲无求的借书人助推了他,不如讲是他小时候无名无利的勤学成就了自己。
2019.1.29
无期而善 无期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