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毕毕这篇文章很像个小论文,在讲练习瑜伽真正的意义。若您正在瑜伽路上,您可以检视下自己的状态,瑜伽练习中,您的心回到身体里了吗?如果回到了,那么恭喜您,希望您继续努力。如果身心依旧是分离的,那么请关注呼吸,关注身体感受,心会慢慢回来的。
瑜伽在梵文中的本意是一致、合一、结合......引申寓意为“联结”。从身与心的联结,到人与自然的联结,到人与宇宙的合一......而这一切,都是从让心回到身体里开始的。
朋友跟我说算命师傅说她没有“魂儿”,我当时就笑着表示同意。这是一个向外攀缘的时代,人们的心或者说“魂儿”总是在不断的向外求索、向外追逐、向外探寻、向外抓握。算命师傅说的“没有魂儿”倒真的是一个蛮贴切的形容。
其实不断“向外”也是一种神经元连接,不断向外,不断加深这样的神经元连接,于是习惯了向外,也需要继续向外来寻求满足。而瑜伽、静坐,便是打破在过去的年月里根深蒂固的神经元连接,打破习性,建立新的神经元连接,开始向内的旅程,让心回到身体里,让“魂儿”也回来。至于为什么要向内,为什么要回来,我只能说不妨一试。
从一个简单的开始,到一个小时的舍与放,再到越来越简单的喜悦与满足......新的神经元连接也会在练习中不断被加深,然后慢慢慢慢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与选择。
那天和朋友聊起饮食,也说到其实没有什么绝对的、标准的适合所有人的饮食方案。所谓的健康的饮食方式,从传统到现代,从身体层面到灵性层面,很多很多说法,大体有些相似的规律,但也没有绝对的一致。从道家黄帝内经到印度阿育吠陀都有给出基本一致的解释,极简言之,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食物也各有属性,食物的属性对应了身体的需求便才是对的饮食。而即便这两家的古老智慧给出了相似的分析,答案和指引却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需要感受自己身体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
而如果心与身相距甚远,又要如何去感受身体的需求呢?所以还是要从让心回到身体开始。身心得以联结,身体的需求与反馈才会更容易被倾听和解读,也才有机会相应地调整到适合自己的饮食、起居等。
如果可以,不妨从生活中一些小小的时刻开始,比如回到当下认真正念地吃每一口食物,认真正念地烧水、泡茶、品茶,认真正念地呼吸、走路、开门、关窗......这认真正念的每一刻,新的神经元连接便已经在加深了。
再比如从安静地坐上十分钟或是安静地练一场瑜伽开始,这每一次练习,也都是让心回到身体的一个开始。
一旦开始,慢慢坚持,一切便也会随之而来:)
Namast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