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已经三节课了,改变对阅读、文学和写作的认识,意象性写作的训练:沉浸、等待、浮现,然后第三课讲开篇定调。
一开始是一点都进入不了状态,等待了三天,甚至连睡觉都在无意识的训练状态,但始终不见任何的浮现,正打算放弃,却在第三天的晚上有了“浮现”的场景,立即记录了下来:
02008练习内容:
小区门口,左转,一个两米见方的洞大张着口,上面半遮半掩地搭了块木板,人们都往洞的右边绕过去了,我踏上了左边半遮着洞口的木板……
老师的批阅意见是:继续。

看见这两个字,一方面心里有点踏实下来了,毕竟老师没有说“重开”或者“跳戏”,说明马马虎虎进入了状态。但,另一方面,有有点不知所措,该怎么继续呢?
又花了一两天的时间,尽力让自己“沉下来”,然后,有一天中午,半梦半醒间又回到了那个“坑”,赶紧记下来,以作“继续”:
02008练习内容:
小区门口,左转,一个两米见方的洞大张着口,上面半遮半掩地搭了块木板,人们都往洞的右边绕过去了,我踏上了左边半遮着洞口的木板……
我踏上木板,脚底隐隐传来“嘎吱嘎吱”的响声,我没有留住;突然,头顶有雨珠一滴一滴的滴落下来,我想收回脚步,但我还是往前走了过去。听见木板在我身后断裂,掉下坑洞的声音。
这回,老师的意见是:后面压缩。

唉,我压缩,可怎么压缩呢?只留下前面那部分,那又怎么继续呢?思来想去,把后面继续出来的内容去掉修饰,直观地写下来:
我踏上木板,脚底有“嘎吱嘎吱”的响声传来,头顶有雨珠滴落下来,我想收回脚步,但我还是往前走了过去。身后有木板断裂的声音。
这次呢,老师批注:有点浮,还有摊大饼……

而我,已经彻底懵圈了。
老师的第三课:开篇定调,强调要有“自然而然”的涌动,有那种令人心灵为之一颤的触动,尤其强调要反复诵读自己这几天意象的开篇,让它在“调”上,然后才能展开。如果没在“调”上,就得改,要下“狠”心去改,要100%的狠,哪怕最终只剩下一句话。
至于要如何抓住“浮现”的东西,并把它记下来,范本的诵读必不可少,要让这种诵读进入一种歌唱的轨道上,要在这个过程中,尝到滋味。就是说大家要进一步强化诵读,通过反复的点、品,以及几次敲警钟之后,大家对范本的诵读要比之前有所提升。读写结合比单纯的读要好一点,写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交互过程中,写能促进读、读能促进写。
于是,我又开始诵读,回到起点,诵读、静坐、沉浸、等待浮现……
希望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