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性友谊”的不成文约定要求托马斯这一生与爱情绝缘。
不和别的女人一起过夜,且不允许任何女人提着箱子住到他家里去的托马斯。
第一章第6节 ↑可是,在特蕾莎去找他的当天晚上
第一章第4节 ↑托马斯醒来后
第一章第6节 ↑隐约嗅到了幸福芬芳的他想
第一章第6节 ↑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情感,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从一开始的同情和拯救特蕾莎的崇高里面,慢慢生长出了他也不曾留意到的爱。
02
我们再来看萨比娜。
托马斯有众多女友,但他的女友们并不能理解他,还有着抱怨。因为常规女性,按照正常的逻辑,她们都是想跟托马斯多见面。
和一名一流的医生交往,总是容易让人心生期待,希望能和他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长期的关系,走向婚姻。
但萨比娜不一样,她虽然也是托马斯的女友,却并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执着于跟托马斯的关系进一步深度发展。
或许是因为萨比娜本人就是一个画家,算是艺术家中的一员,她深知并理解托马斯的“性友谊”和“三”的原则,她对托马斯说:
第一章第5节 ↑“我很喜欢你,因为你是媚俗的对立面,在媚俗之王国,你会是个恶魔。在任何一部美国片或俄国片里,你都只能是那种让人嫌恶的角色。”
什么是“媚俗”?
简单点来说,媚俗就是迎合大多数。
关于“媚俗”,小说后续还有许多描写,我们在这里就暂时不再展开。
而“恶魔”,通常意味着颠覆和破坏。
托马斯,可以说是风流成性,其背后就是对常规的颠覆和破坏;而处处留情且不愿舍弃,自然就是常规状态下人人嫌恶的一个存在。
托马斯离过婚,且和前妻分开后,因为孩子的探视问题有着非常不好的经历。
或许是因为贪心,也或许是因为恐惧,托马斯对正常的婚姻、家庭等等带有一种本能性的疏离和警惕。
所以他后来通过“性友谊”和情人们保持着关系,并奉行“三”的原则。
萨比娜看到的,并不是托马斯的风流成性,而是看到他内心深处,在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自己的选择自主权。
因为,只有真正独立的个体,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即便做出的选择并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0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故事时代背景,是1960年代,在那个时代,西方国家的女性文化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1940年代末,法国女性哲学家、文化思想家波伏娃出版了《第二性》,震惊全世界。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一出生就被教育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是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被海市蜃楼愚弄,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渐形成的。”
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规训,把一个自然的、具有充沛生命活力的女性,塑造成了一个被动的、服从的女性。
而只有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性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等等,都是当下那个时代思想的先锋者。
存在主义思潮一出现,他们也就不愿让自己沉沦在旧框架里,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像被阉割了生命般的存在。
所以,萨比娜对托马斯的理解,并不是说她喜欢他的“性友谊”和“三”的原则,更多是一种对生命的新追求。
她在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她自身的价值不再是像传统那样去构建一种依附性的婚姻,也不是想着怎么去牢牢抓住一个男性,而是去搭建起独属于自己的生活。
萨比娜和托马斯的关系里,有着一些特质,一些现代的、新潮的锐度。
他们两个人其实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认定的完整和生活方式。
也正因如此,萨比娜答应了托马斯的请求,替特蕾莎在布拉格的一家周刊照片冲洗室找到了一份差事。
特蕾莎也从一个女招待上升到了一个新闻从业人员。
那么,特蕾莎呢?
她又是如何想如何看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