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8世纪60年代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自此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力由机器代替了手工,而生产关系从家庭手工作坊步入了工厂。工厂成为了工业大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也因此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末至20世纪3、40年代, 随着发电机、电动机和内燃机的相继发明,电灯、电话、汽车、飞机得以问世,工业重心由纺织业转向了重工业,出现了电气、石油、化学等新兴工业部门。人类社会从此步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20世纪4、50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生物遗传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也即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它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也使第三产业得以高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而且也深远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突破,人类正在过渡到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简单梳理下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演进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分析与科技发展相配套、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方式的演进。19世纪末,美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升日益迫切,而劳资双方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个名叫泰勒的年轻工程师(日后的科学管理之父)通过对工作、动作和时间的研究,创造了“工时定额管理”,为工作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此后,亨利福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推广,成为一种生产效率极高的生产组织形式。后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叠加,大规模的复杂性问题开始困扰人们,于是将数理统计引入管理中,诞生了统计质量管理和抽样理论。二战后的20世纪60年代,精益生产在日本丰田诞生,美国通用电气提出了TQM-全面质量管理,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到了80年底摩托罗拉又创立了六西格玛质量控制体系。围绕这些先进的理念又衍生了很多管理工具,譬如5S、目视管理、TPM、QCC、QC新老七大工具等等。从关系和人的视角,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进步,从原来以企业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关注与供应商互利的关系演进,从把人当做机器,到把人当做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本转变。
一个运营总监的成长之旅 - 后序如果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关性有什么规律可循,那便是科技越先进,商品的制造越容易,对人的数量要求越低,而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高,服务业的比重会越高。人的享乐主义随着商品极大丰富后将变得更加盛行,组织对人的管理会越来越困难,为了降低管理复杂度可能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加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投入比重,同时组织中保留下来的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更倾向于利益分享或形成松散的非全职雇佣关系。当前中国正处在去产能、去杠杆,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显而易见,为了防止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以及产业空心化的困局中,实体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必将发挥定海神针的稳定器作用,管理的基础尚在夯实,而新的技术又在革新旧有的产业和模式,这样的碰撞会让大家觉得很痛。但是,我们没有退路,拉下的功课总要补上,这样才不至于将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上。这需要我们每个个体形成1+1>2的合力,让我们一起共同开启成长之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