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尽管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却不会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一种是像树一样的成长,只要你有颗树的种子,即便被踩在泥土里,你依然能吸收泥土的养分,成长起来。
播下一棵树的种子
22天的行动营,给我播下了一颗树的种子。剽悍行动营,像是森林,让我破切的参与进来,为这片绿色再填充一点点、扩散一点点。
猫叔说: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身为一个工作四年的高校老师,在入营之前,我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自认为这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慢慢的,我发现,除了脸上增添了岁月的痕迹,这四年,我基本都在原地踏步。再翻看刚刚毕业时,一张张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照片,心一下慌了。
这一眼就望到头的人生,真是我想要的吗?
看到剽悍训练营的招募,看到了猫叔这句话,让我决定踏出这一步,这仅有一次的人生,我想为之再做点什么。
没有做不成的事儿,只有不去做的人
剽悍行动营,不是成功学的训练营,不会每天让你像打了鸡血一般热血沸腾。
刚开始的几天,我抓耳挠腮:如何一天读一本书,如何进行输出,如何打磨文章……
开始时遇到的困难,让我发现:自己的读书量匮乏,急躁、还缺乏耐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十天的读书,让我发现没有量的积累很难有所突破,读书就像填坑一样,要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量的去读,打好基础,才能去建构系统化的体系。
也因此,我开始了读书的目标,并列好了专属的读书计划,将读书养成一天吃三顿饭一样的习惯。
不论是读书,还是主题写作,行动营都会留有思考的空白,不去干扰,打破了“等、靠、要”的模式,22天下来,我习惯每天都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有没有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为此我应该做点什么?我该怎么做?
我体会到行动营的本质:读书有了启发,一定要和行动发生关系,而分享强化了行动。22天,我写下了2万余字,每天打卡,将自己的内容分享出去,老铁们也会真诚给我点评;而每天琢磨老铁们的文章,分析每日最佳,学习好文的主题、立意和结构,也让我更加清晰了提升写作的方法:学会分享。
分享,让我进一步检验写作的成效,学会了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能从中学到什么,对我有什么用?写作不是自嗨,需要产生社会价值,社会价值越大,你才会走得更远。
利他、互惠才能共赢
我发现,行动营是一个“共赢”的社群,这里发现每一个人的可能性,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
猫叔和他的伙伴们组成的导师战队,从“读书、写作、财富、演讲、践行”等方面,不遗余力的给我们分享经验,满满的都是干货。
而我们的赋能三连的老铁们,也积极奋勇,展现他们的手艺:时间管理、亲子教育、减肥瘦身、思维导图、理财、书法……
正是这份真诚的互利,让三连的老铁们成了深度链接的朋友,也让大家在三连这个社群里,碰撞出更多有价值的干货。
也是因为这些互利的链接,让我更加强化了一个理念:乐于见到别人的好。
初入行动营,给我播下了一颗树的种子,通过22天的滋养,让我越发的想努力长高,以一颗树的形象和大家相见,共同沐浴在行动营的森林里。
这是一种被看见的力量,这份力量催生着我不断的成长,想和大家一起长得更高。
活着成为美丽的风景,死后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行动营的口号是:“不去做,然并卵。”
22天,是美好的结束,也是崭新的开始。 我计划:
001读完32本书,并且做笔记和思维导图; 002精读10本书,写书评、并分享给朋友; 003建读书群,与愿意一同读书的书友们继续前行;
004办两场线下读书分享会,让读书成为一种风尚;
005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自己能争取加入下一期的行动营运营管理组,更好的去利他。
在此,新疆丫头三月愿你我--闪耀如光。

网友评论
荣幸在行动营的遇见
临别冒昧赠一寄语,
愿早日梦想成真。
活在当下,成长路上坚持不慌张,
心有追求,举目眺望还有诗和远方。
愿你勇敢倾听内心的声音,
在随遇而安中让情怀释然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