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是这样一种角色,他们在质量上超过上海的普通市民,在数量上超过上海的本土精英。
如果我们要列一个不等式,大致可以得出以下顺序:外地人<上海人<外来精英<上海精英
上海是全国最发达繁荣的一个省,就总体素质而言,上海超过内陆的任何一个省份,可是你要把“上海人”和“外来人”放在一起看,又不能看了。
因为能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做移民第一代的,无一不是最优秀的人。
只有整个村庄,整个县城,整个内陆省份最棒的那些人,才会外出打工,才会人口流动,才会来大城市定居,等于这群人是外省精英。
他们在平均素质上,超过了上海本地人,在数量上,超过了上海精英。
“上海精英”其实是很恐怖的一群人,他们不仅比移民有更好的组织资源,而且有时候智慧和疯狂都不相上下,他们唯一的缺点,是人数太少了。
毕竟1000人产生一个精英,上海1千万人中产生的精英,实在无力和内陆13亿人产生的精英数量相抗衡。
按照官方统计,上海目前大约有1400万土著和900万外来移民。
可是,你别忘了,外来移民基本上都是18-60岁之间的适龄劳动人口,而土著还要包括老弱残幼。
在工作领域,劳动力人口早已经是50%对50%比例。在新增婴儿人口上,土著甚至还要少于50%。
折射到房地产市场:土著虽然人多,但土著是不需要买房子的。或者说,土著只有十分微弱,每年约+1平米的“改善需求”
而外来人口,则有赤裸裸的每人35平米的“居住需求”。
外来人口虽然仍在人数上居于劣势,可是在购房的需求上,他们是绝对的大头,占了75%的需求以上。
所以在新开盘楼盘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外来人口的想法,以至于在房地产市场,外地人的呼声占了绝大多数,让人以为地球就是围绕着他们的审美观运作的。
而一旦房子售出,成为二手房,房子就进入了存量市场。
上海的存量市场,一般认为有7亿平米。每年两千万新增供应,宛如一滴小水滴。
在存量市场,你就和这个7亿平米进行着博弈。
游戏规则完全不同,甚至你就成了小众群体。
市场进一步还可以细分:
外国人:欧美,港台
本地人:本地人
外地人:土豪,屌丝,民工
我们整天说的“中产阶级”社会,其实是一个翻译错误。
中产阶级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屌丝时代”
在长久的疾患贯穿整个20世纪的后二十年,我们听到最多的是: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农民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而当这8亿,成为一个基数,开始移动的时候,就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力量。
农民->屌丝->小市民->市民
这是大致的升级路径。
所谓小市民,可以看看每天晚上柏万青的“老娘舅”节目,连看几集,保你脑洞大开,印象深刻。
今日的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一些城市,TVB连续剧中反映的香港生活片,则他们都是市民。
市民已经拥有了非常现代化的工作职业,例如飞机空姐,律师,会计师,陀枪O记,地产经纪,保险,文员,夜店,设计师,动漫,新经济IT创业者。
市民的心态,文化,人际交往价值观,都和“小市民”有很大不同,任何熟读TVB连续剧的人,都可以立即清晰的分辨陈豪和柏万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