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传土拨鼠推荐文章
重大主题报道的“微”视角 ——以中央电视台《厉害了我的国》系列报

重大主题报道的“微”视角 ——以中央电视台《厉害了我的国》系列报

作者: 4a7b14ea6219 | 来源:发表于2018-04-24 21:09 被阅读242次

    作者:■吴家斌

    提 要: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厉害了我的国》系列报道。这些节目以百姓自拍视频的形式,从个人的视角看发展、说厉害,表达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发亿万受众共鸣,给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带来不少启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关键是选好观察视角、找准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用足媒体融合手段。

    关键词:主题报道;“微”视角;媒体融合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持续推出了6集系列《厉害了我的国》(以下简称《厉》)等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以多元化表达方式,通过讲述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为切入点,赞颂伟大祖国建设发展成就,抒发家国情怀,传递爱国热情。央视将这一重大主题报道采用普通百姓这个“微”视角来呈现,使电视节目变得走心动人,引发亿万观众强烈共鸣。大家纷纷感叹:“厉害了我的央视。”

    善于挖掘百姓“微”视角里的典型样本

    通常情况下,重大主题报道为了凸显“重大”,往往会带一些梳理、总结式的话题,也就会自然而然地落入一些俗套:长篇宏阔语言的累积、各种图表和数据的对比、分门别类的“述”和“评”、情感空泛的“咏”和“赞”,等等。而《厉》系列报道却把话语权全部交给广大受众,用百姓自拍“微”视角透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技术人员盛赞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带给内心的豪迈之情、第一次乘高铁出行的老人激动得感叹国家发展之迅速、少数民族同胞感慨道路修通解决了出门难问题打开了发家致富的大门……一个个体现建设成就的电视画面、一句句振奋人心的普通话语,让这组重大主题宣传变得更加有说服力。一位网友评价说:央视该系列报道,将官方话语变成了平民话题,形式上的“独播”变为了“群说”,“历史必然”变为“民心所附”,既没有削弱主题和格调,又实现了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高度统一。

    事实上,报道重大主题时,大气势不一定会有大效果,小视角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关键是媒体如何来运作。综观央视近几年颇受观众好评的主题报道,像《家风是什么》《你幸福吗》《改革在哪里》等,都采用老百姓的“微”视角来反映大主题,通过故事化讲述,让宏大主题的“身段”低下来,变为百姓身边可触可感的“近新闻”。受众仿佛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强了立体感、亲切感和代入感,消除了主题报道长期以来带来的刻板印象,提升了传播效果。

    深入实际才能鲜活生动,贴近百姓才能打动人心。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收获人民的青睐;只有为时代代言、为人民发声,才能让作品脍炙人口;只有贴近人民的真情实感,才能生产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每一名新闻人,在建构主题报道的宏大叙事时,都应该多问几次自己:我们的作品究竟只是应时而作,还是给时代发展留下历史的见证?我们的作品仅仅只是让少数人满意,还是要感动大多数,让人泪流满面?我们的作品除了达到针砭时弊的现实效果,是否还能产生穿透时空的传播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为时代放歌,为百姓书写,是新闻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新闻人应该在思想上和情感上连着百姓,把镜头对准百姓,让百姓成为新闻主角,用百姓的立场和视角来表达新闻,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新闻报道就能够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当新闻人把讲好中国故事当成职业理想,把受众当成交流对象时,就不会“端着架子”“装着样子”“吊着嗓子”,而是时时处处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真实的情感归属、真实的内心期盼,来折射主题报道背后承载的价值内涵和思想意义,为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找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厉》系列报道中,自拍者有技术人员、军人、工人、学生……来自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地域,有各自相异的成长背景、人生阅历、价值观念,可以说,他们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时代的发展变迁的看法,以及内心里的感悟体会都是不同的,但是,从他们热情洋溢的表情上,骄傲自信地竖起大拇指、说出那句激情澎湃的“厉害了我的国”中,受众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带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改变,特别是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豪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他们对“大国”的大爱和对“小家”的深情,充满情感张力,令人动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中国”,让每一名中国人都实现了人生出彩的梦想,从而对国家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变革,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普通中国人身上家国情怀的最生动体现、也是重大主题报道新闻价值的最有力凸显。而且,从视频的拍摄手法和清晰度来看,所有自拍视频做到了原汁原味还原自拍者的话语和情感,既没有“演”的成分,又没有“剪”的痕迹,可信度强,感染力足。

    当前社会,信息碎片化、媒介分众化、社会舆论多元化,信息越来越过剩、舆论越来越喧哗,“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有麦克风”,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新闻媒体越要积极发声,对接国情、对表现实进行强力引导,将主流舆论引导到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上来,凝聚起社会价值共识,服务国家长远发展。

    有人说新闻人“一头连着中南海,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越重,越要努力使自己既谙熟国情社情、又对百姓深怀感情,用充满正能量的报道教化人心、汇聚人心、激励人心。一方面搭好“天线”,着眼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国际形势大背景,全视域、多角度、深层次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另一方面接好“地气”,通过“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个人化”手段,将“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落细、落小、落实为百姓身上质朴真实的获得感和发自内心的爱国深情。在打造强国富民主题和吐露普通百姓心声之间,建立起富有说服力的逻辑关系和现实联系,使“国”与“家”、“国家利益”和“小我诉求”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开掘出新闻价值更大的报道题材,赋予报道历史纵深感和视野开阔度,不断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凭借媒体融合助推传播效果最大化

    新浪发布的《2017未来媒体趋势报告》里指出,未来的新闻将不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体验”的。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被广泛使用,轻便化、智能化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重要载体。用户不管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手机在手,就能同步代入新闻现场,收获一种身临其境的“临场体验”,无形中拉近了与媒体的距离。

    《厉》系列报道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通过自拍自说的方式,尽可能地去捕捉新闻细节、发掘新闻事实。在报道里,普通群众替代了专业记者,自拍镜头替代了专业摄像机,出镜的百姓除了自我解说之外,还会与其他人交流,像记者一样“采访”当事人,现场感极强,仿佛在进行一场直播报道,给电视机屏幕前的观众带来真实性和代入感。观众既能从视频中直视近些年祖国飞速发展带来的显著变化,又能从主角们自豪和激动的神情中感悟国富民强的深刻内涵,增强了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别具特色的报道方式,让《厉》系列报道收获了普遍的好评。与此同时,央视网、央视新闻的“两微一端”平台同步推出相关专题,用户纷纷留言互动、转发分享,掀起一波波讨论热潮,大大提高了《厉》系列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难怪有网友说:百姓自拍上《新闻联播》头条,这种表达方式的成就报道最有说服力。

    当下,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媒生态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加速重构,用户的触媒习惯也随之改变。新闻生产流程再造提速换挡,内容生产的全媒体化、分发渠道的多元化,助推新闻媒体在主题确定、内容生产、渠道选择时,开始有意识地强化用户思维,根据不同的传播平台,确定各自的目标用户,生产适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有什么样的平台,就生产什么样的平台内容;用户的“关注点”在哪里,媒体的发力点就在哪里;用户喜欢什么样的接受方式,就用什么样的方式推送……从而以精准投送黏住更多用户,最终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在当今媒体环境下,加强重大主题报道的融合互动,有助于吸引用户、扩大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首先,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舆论场的议程设置能力,借助其具有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优势,在权威发布和理性引导上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深化媒体融合,创新传播形式,搭建全媒体、广覆盖的传播平台。“两微一端”及时跟进发力,建构报网微端等报道矩阵,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媒体传播,产生规模效应,打造报道强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大主题报道的“微”视角 ——以中央电视台《厉害了我的国》系列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ds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