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残笛亡国音(2)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8-01 15:09 被阅读0次

    今天接着看周密的《献仙音》。

    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

    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

    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

    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

    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献仙音:双调,仄韵格,九十二字。

    雪香亭:南宋孝宗在杭州清波门外建聚景园,奉高宗游幸,后为累朝临幸之所。岭:即葛岭,在杭州西北十二里,西湖北,相传葛洪炼丹于此。椒:梅花含苞未放时,其状如椒。市朝:这里是指朝代、世事。西泠残笛:西泠(líng),即西泠桥,在杭州西湖孤山下,为后湖与里湖之界,也名西陵、西林。

    词意:

    古松积雪飘出寒意,冷风将岭间冬云吹成冰冻,枝头上却惊现梅红点点。歌舞楼台、浣纱池头早已破败冷寂,昔日的繁华变成今日的萧索凄凉,转换之快,仿佛就在一瞬间。可叹人与花儿一样凋谢零落,依依面对各自的“岁末晚年”。

    但心情是一样的黯然无边!年年东风,花开几度,令它们魂牵梦绕的是当年豪华奢侈的翠屏金辇。四处弥漫笼罩着一片伤今怀古的愁绪,荒芜的草木在茫茫烟霭中恣意绵延。面对衰草斜阳,我默然无语,魂消神伤,泪流满面。西泠桥又传来断断续续的笛声,像是因为伤春惜时、暗换人间而发出的呜咽。

    宋元换代,给宋朝旧臣带来很大的心灵冲击,很多文人士大夫宁愿选择做前朝遗民,也不肯入仕新朝,周密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周密写的《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记载:杭州葛岭有集芳园,原是赵宋王朝的皇家园林,宋理宗时赐给贾似道,贾再修筑,胜景不少,雪香亭便是其中之一,亭旁广植梅花。宋亡之后,园亭荒芜,词人重游故地,鉴于兴旺变迁有感而发,通过写梅花和前朝废芜的园林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对元蒙的抵触。

    从周密的上面两首词,不难发现,面对亡国巨变,除了叹惋幽咽,他实在别无他法,只能一任漫无边际的愁绪渐渐将自己吞噬,消极悲观于是成了他作品的主旋律。

    这原也怪不得他。

    老实说,国破家亡之际,又有几个人能高亢悲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执着和高洁呢?不多,却也有几个,而且其中的一位还是女士,她的名字叫王清惠。

    我们顺便来看看这位女人的一首词《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太液芙蓉:唐代长安城东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此借指南宋宫廷。芙蓉,即荷花,比喻女子姣好的面容。浑不似:全不像。兰馨:本是女子首饰,这里借喻宫中的后妃。鼙(pí)鼓:指战鼓。龙虎:比喻南宋的君臣。风云:形容国家的威势。山河百二:险要之地。肯从容:容许相伴随。

    从天堂跌落到地狱的历史巨变,给词人心灵、感情上带来极大的创伤。她忘不了玉楼金阙中承恩君宠、艳压群芳的往昔,挥散不去战火突发、祸从天降的惊心动魄,所以她要倾诉,倾诉对国破家亡、君臣作鸟兽散后的千古怅恨。

    白沙风尘遮天蔽日,朝云横渡,辘辘宫车在惨淡的月光下,一路向北......贵为昭仪的王清惠不能不想起一百五十年前的那场更大规模的囚行,不能不想起北宋三宫后妃一路上乃至到达目的地后所遭受的种种屈辱,念及于此,她不寒而栗。

    岳飞能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但“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故事也屡见不鲜,那么,对于一个已沦为女囚的弱女子,又能如何?

    词的最后给了我们答案:宁愿去清寒寥落的月宫陪伴嫦娥,也要保全名节,免遭羞辱。

    结果,王清惠到达元都燕京后,出家做了女道士,道号冲华,实现了一个弱女子坚守贞操、虽软弱却坚决的反抗。

    据说这首词题于汴梁夷山驿站墙壁之上,后被数月后也被挟迫北行的谢太后看到,因而传遍中原,文天祥、邓光荐、汪元量等皆有词相和,但均无出其右。

    同样是亡国之痛怀旧之思的题材,毫不夸张地说,周密的作品与王清惠的这首《满江红》不能相提并论。除了笔调悲凉,情感深挚,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这首词某种程度上还寄寓着一点微妙的希望,一种抗争的精神,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周密在词史的名声自然大于王清惠,但后者就凭这一阕词,就足以跻身南宋文坛。更重要的是,她看似弃尘离俗的消极遁世,在后人心中反而是坚贞刚烈的表现,这就为她赢得了足够的尊重。

    把他俩放在一起解析,并非厚此薄彼,更无轻薄之意。相反,我只是想从多角度多层次描写灾难降临时不同阶层的内心苦痛以及他们各自应对的方式。

    结论是,面对苦难,有时候,女人往往比男人表现得更无畏更坚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泠残笛亡国音(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fr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