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双城记》
在作者的解读之下,我开始去了解中世纪那段时代下,人们的心理和想法。
这段时期有两个重要节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凭借此,可以将整个中世纪分为三段。
而这第一段时间里,人们受到教会的严格制约,表现在生活、阶级和行业等方面,人人都需要自我改装以满足宗教伦理理想的需求,美其名曰:为了主!
也就是说,这段时期,对于个人的评判,在于他对自身职业的成绩。比如,“你是一个优秀的手工艺人。”对其的评价,首先是从其职业出发,而非将其当作一个个体存在。
“一个人与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他是一个农人,一个工匠,一个武士,而不是一个“偶然做了那个职业的人”。
这也决定了,在这个时期,各阶级、各职业的位置基本是固定的。这让我想起了刀剑爱丽丝篇中,在人界人一出生,他的“职阶”(可理解为终身的职业)就确定了,一般是子承父业,而且能够改变自身职阶的人几乎不存在。
这么说来,这篇章中的刀剑有点中世纪的味道在内。接下来不聊对社会发展的利弊,单纯分析这个时期下人们的心理。
各阶级位置一般是静态的,不会有大的波动。这决定了人们不能够有超脱其阶级外的更多自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其个人利益。
这种靠阶级的联结容易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联系之前谈到的孩子对母亲的“原始关系”的那种依赖,即未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免受其带来的烦恼。
但文艺复兴后,社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存在,人们开始变得更加自由了,开始去追求之前明令禁止的。但同时,这也使人变得更加孤独了,不再有固定的保障。于是乎,在安全感的驱使之下,大多数人转向了对名誉的追求。
而后,发生了宗教改革,资本的地位与日俱增。人们意识到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地位。所以他们把握自己的时间,认为每时每刻都不能耽误,效率变成了这时期时代的潮流。
但不幸的是,无论个人如何努力,都难逃资本家的摆弄与剥削。
“人更自由了,但却成了资本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