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知
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核心素养则是指在众多素养中,那些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的素养。这些素养通常被认为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
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和未来的挑战。
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领域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和素
质,如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文学鉴赏等。它强调的是学生在
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思维能力、情感
体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比如字词的
认识、语法的掌握、文章的背诵等。而核心素养则更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
中培养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文化素
养等。
核心素养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需求,强调学生在实际
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出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此外,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学习过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相比之下,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
可能更倾向于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语文课堂是真情境式的思维训练场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我们也
都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创设过各种情境,或是音乐的导入渲染,或是多
媒体的画面视频,或是实物演示情境,或是角色扮演情境……但这里的“真
情境”不是简单的情绪感染、情感激发,它是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
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利用已有学习经验和广泛学习资源进行综
合式实践活动的真实情境。例如《以画解诗,玩转诗歌教学》一课例中,
通通过想象把诗歌进行艺术化处理,通过学校要举行艺术节语文和美术组
在一起策划区域化主题活动,要求同学从所学的四首诗歌中选择一首用简
单的图形和线条来表现诗歌的内容这样的情境任务,从而帮助学生走出文
本,拉近学生各学科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情境中实现从直觉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延伸。在如何
用图案和线条表现“海日生残夜”的争辩中,引导学生辩证思维的流动,从
而明确意象的修饰内容可以增强作品情感,突出诗歌的意境,也能明确不
同的修饰内容能够明确不同的诗歌意境。在思维训练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
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品味。
语文课堂是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训练场🤔
以《以画解诗,玩转诗歌教学》为例,来剖析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
计通常具有的以下几个特征:
1. 知识的综合性:强调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首先,跨学科的融合。与美术学科结合,为了让学生理解意象,通过
边理解边想象的变化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展开想象的翅
膀,把短短的诗歌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让学生对通过对圆、线、点等图文
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跟已有的《观沧海》《天净沙》等诗文的内容产
生联结,从而通过交流表达,展现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2. 活动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图形猜诗,线条定诗”、“修饰增情感,营意境”、“修饰意象,传情达
意”、“学以致用,创作诗歌”诗歌教学环节的设置,从最基础的图文结合对
内容的理解到增加修饰语理解情感和意境,再到深入体会深层理解诗文所
传达的情意,直到最后的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方法创作古诗。环环相
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用直接的方式去表达。
3. 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活动环节中,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通
过一个圆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推理和判断,有的同
学说这个圆代表太阳,有的同学说代表月亮,为了让这个圆的元素表达意
思更清晰,甚至有同学提意在图上添加线条亦或者代表波浪,表示“海日生
残夜”,亦或者加入斜线,表示“夕阳西下”。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打
开话匣子,展开新思路。跟更能让孩子积极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
体。
4. 思维的开放性:教学内容和形式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画到文,由文到意,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图画思维到语言思维再到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