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知一书斋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中医解读 看透本质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心思想及分段(4)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心思想及分段(4)

作者: 知一书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09:43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心思想及分段(4)


    本篇通过五行的初步归类及其生克关系,并依据阴阳五行理论来叙述自然界的邪风入侵人体五脏而产生疾病的原因。

    第一段,从开篇到“此平人脉法也”,主要论述四时之气与五脏的关系以及诱发的疾病。

    第二段,从“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到“故以应天之阴阳也”,主要论述阴阳与昼夜、人体、季节的对应关系,并以此来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三段,从“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到文章结尾,主要通过五行的归类来论述人体脏腑功能和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联系。



    附原文:素问·金匮真言论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中心思想及分段(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qp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