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和文章最后推荐的几本奇书配合食用效果更佳)
上半年很难忘的一件事,当属毕业旅行和三五老友一起穷游美丽的湾湾。台湾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好地方,没有哪个角落在挽留来自海峡对面的你。12天的旅行太匆匆,遗憾就被不断地填进行囊。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怀有十二分诚意的诚品书店里,和一本书的邂逅和离别。当时没有捧着它跨越海峡两岸,大概是因为当时我的诚意还没到十二分。
这个大大的遗憾,回到北京,很快就被冲动和思念彻底终结了。
这本书一翻开就合不上了:洛神赋图、江行初雪、万壑松风、溪山行旅、清明上河图……一幅幅名画全部揭开了神秘矜持的面纱;古人们搞书画鉴赏还有不用眼睛的“耳鉴”一说;乾隆大大热衷于给书画题字,以至于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明代人将石头扔进太湖伪造太湖石,将螃蟹扔进澄湖伪造澄湖螃蟹;一夕断手的吴道子,忽生怪状的张璪,文质彬彬的赵孟頫,潦倒狷狂的徐文长……通通妙趣横生,跃然纸上。
这还是一本无论是文字、插画还是装帧,都将留白、特写、对比等等艺术手法运用得潇洒肆意的书。点醒了一幅幅附在帛上、纸上的中国画,说穿了诗与画、器物与艺术、历史与文化之间的缠绵悱恻,画出了一幅中国古代书画家群像,写活了一个静静流淌、蜿蜒千古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发展史。
封面是不是都让你的一颗文艺小心心跳个不停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461/1fe75ca8f4a62b5c.png)
書名: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作者:趙廣超
設計: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出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无论是作者,还是出版社都是金牌质量的保证!
很多读者都是逢赵必买!赵广超教授从事东西方艺术研究、著述和教育工作,曾经在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任职就不细说了,以下几件事就可以告诉你他为什么这么能圈粉:2010年上海世博智慧长河——清明上河图展项展示深化设计专家顾问;2011年起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100》的艺术创意顾问及《故宫100》儿童版总策划;现任故宫《紫禁城》杂志编辑委员。
赵广超自己就是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的负责人,《笔纸中国画》和他的其他著作一样,都秉承了其图文并茂、趣味横生的作品风格,给读者以文字阅读和视觉欣赏完美结合的美学体验。大量的插图以及大片的白色留白,减缓了阅读节奏,让竖排的繁体字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一幅幅中国画经典浓缩在书页里,让人觉得原来艺术离我们这么近!
丰富的素材、深厚的底蕴、宽广的视野、巧妙的着眼点、跳跃的思维,实在是一本有料、有趣的书。中国画这一关键概念,在书中与书画家、文人、笔纸、水与墨、诗、酒、山水……等等元素都发生了奇妙的碰撞。书中涉及了中国书画的意境和气韵、中国画发展、古代画家艺术风格和派别、东西方艺术欣赏、书画鉴赏等等课题,但没有照本宣科,只有娓娓道来,让人真真手不释卷。我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比较特殊,所以对笔、纸这两个重要的元素非常感兴趣,赵广超教授可以说是捅破了毛笔、纸张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书画艺术发展之间的“窗户纸”,让我真切体会到笔者所说的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工具的尊严”,关键处总是让我会心一笑,收获满满。
也许很多读者会对竖排繁体阅读不太熟悉、对作者随意弹出小插曲的表述方式不甚习惯,但此时可以感受一把上下扫视、抬头低头的视觉运动,更可以来一次摇摆跳跃的思维运动,不正是一次改变和冒险?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被发达的器物充斥的现代生活,那一份质朴自然的诗意将在何处安放?不如沉下心来,品一品画中“真骨”,体味那一份从今日到昨日,由此间到彼间,由心内到心外、由道法到自然的哲思。
推书只推一本当然不够真诚,不够阔气!
以下几本书推给诸位有缘人:
1、《书于竹帛》(钱存训 上海书店出版社)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461/4a9d80db3d53028e.png)
导师推荐的钱老的一本书。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字、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演变的必读经典书目。
2、《笔记:清明上河图》(赵广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461/9918e361b9a35e49.png)
又是赵广超的书!对千古奇画《清明上河图》最为天马行空、细致入微的解构,还有比“提起《清明上河图》就兴奋”更奇妙的体验吗?
3、《美的历程》(李泽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2461/29c3001c53adc233.png)
穿越千年的中国美学体验之旅。如斯真挚如斯亲切的中国美学史,是中国人就来学习中国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