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标签】文化明星|美食博主|书法大咖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水利专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学历进士,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1061年),先后任大理评事、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任知州,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任知州。在体制内属平级调动。离京城汴梁越来越远,说是调动,实则流放,由北向南,越来越远。
入仕之初,因文才受欧阳修青睐举荐,苏轼最初任大理平事,属地不详,领从八品,相当于当下区县级政法口检察院副检察长。后又平级调动,任陕西凤翔判官,辅理县政。相当于区县级政法委书记,兼常务副(区)县长。
浙江杭州、山东密州、江苏徐州、浙江湖州;湖北黄州(相当于今黄冈市);浙江杭州、安徽颍州、江苏扬州、河北定州;福建惠州、儋州(今海南岛)。
宋神宗时因新派变法和传统保守江派斗争激烈,互相攻伐,苏轼为求自保,远离政治漩涡,浙江杭州、山东密州(相当于现代山东诸城市)、江苏徐州、浙江湖州为官,任职不详。
宋哲宗即位后,奉旨上调回京,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侍从于皇帝左右,湍挤于权力中心。
但好景不长,又因前期在地方妄言国政,不满新法。被人弹劾,被行政拘留4个月,后经同仁合力作保营救,方得免一死,被贬放湖北黄州,做了一个“团练副使”属于宋代不受重用的散官闲职,相当于体制内从八品,军编相当于中校团副。或地级市编织内武装部、或预备役兵团,还是是个副职,每天没事可做,类似于当下的副处级“巡视员”或“调研员”。纵有过人之才,却无案牍劳形,闲得难受,邀友泛舟,到大江边上,赤壁怀古,慨叹自己这一生,虽有官身,却是起浮难定,悲催漂泊的命。一时思接古人,悲从中来,吟诵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与其说他在追祭古人,更不如说他是在以史为镜,在调整心态,觉醒自己。下有其文为证: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可想而知,先生邀人泛舟不光是邀的同病好友,想必他是要了美人,叫了花酒,伴与丝竹声色作陪了的。既然命中不与,那就顺其自然,与其望洋兴叹,不如吟风颂月,丝竹美人,下厨烹肘,暖心入胃,心中惬意,来得实在。更滋润的是,还有得是时间舞文弄墨。思想带货,美不胜收。
熙宁(宋神宗)4年(1071年),苏轼上书陈述新法弊病,迁怒于王安石,王让御史(相当于中纪委)谢景在宋神宗面前申斥苏轼妄议朝政的过失。苏轼为谋自保,自请外调杭州通判(相当于杭州副市长),后升任杭州知州(相当于副职扶正的杭州市长,相当于当今的地级市,在任正厅级实职),为自己移情换景,将自身情思游历避祸于江南,将内心才具尽付于烟雨空蒙的山水之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反转浓抹总相宜。
道骨仙风,隐士于野,你不看好我,我断也不会自作多情,丧失理智,赴汤蹈火,殃及自身。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荡着游船,再邀上个把挚友,吃着花酒,听着评弹,再把西湖,想作美人,岂不更好?
苏轼,不愧为一位大师,他高就高在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境界,他不光是一位才具出众的文化大师,更能在逆境之中,超越自我,用自己“移情换景”的魔幻妙法,和文学作品,不用劳烦他人开导,为自己做现代人最好的“心理疏导”。如此,既保全了自我,超越了现实,又寄身于山水,又活出了自身。世间文人执着于文心世道的人众多,而唯有苏轼,才能以他行走现实,而又不执着于当世,又能超然于现实,这样有滋有味上善若水风风光光地活着。
想了,赋诗文。愁了,看月亮。饿了,煮肘子。烦了,观赤壁、逛苏堤。苏的头脑和全身都是宝,既能诗文寒食,思如泉涌,又能胃口大开,下厨烹饪。还能为了成全游人的便利,完美西湖的灵感,大兴土木,兴修水利。为那西湖美景画龙点睛地修出一道通向文人理想国,让世间游人,至今都流连忘返的西湖春晓绝美苏堤来。
此中境界,超然洒脱,势要比那些天色暗淡却仍不醒其悟执着困守于穷途末路的傻鸟文人,要高明通透实惠得多。生逢乱世,人处变局,也只有他,能够在那一段翻云覆雨的时光里,活得独守初心,和而不同,独树一帜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俱往矣,若说人生通天机,生得真情趣,活得真潇洒。抚今追昔,千古一人,就属苏轼。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就是文化大家,生活达人,苏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