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童话的艺术特点与阅读教学
学生们都喜欢读童话,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还阅读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但是由于时间紧,学生自己阅读,我没有进行导读,引领学生整本书共读,感觉他们阅读的不深刻。
首先要明白童话的定义:
典型的童话一般是指具有超自然因素的幻想故事,这类幻想故事也被称为超人体童话。童话分为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是指采用拟人手法的幼儿童话,比如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大树小鸟都当做人一样加以描写和表现,这里作品称为拟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的主人公是普通人,但作者对其进行夸张的处理,比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格林童话中的《幸运的汉斯》。
童话的特点:
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有很大区别,最早出现的是民间童话,后来才出现创作童话。比如民间童话代表作是《格林童话》,创作童话中的代表作是《安徒生童话》。
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的区别在于:
一、民间童话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创造童话采用书面语叙述的方式。
第二、民间童话具有“模式化”的倾向,(故事中人物的名字、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三段式的故事情节上)而创作童话具有“个性化”的倾向。
怎样进行童话阅读教学呢?
天真的方式。
所谓天真的方式,就是信赖并相信文学作品创造出的想象世界,要天真的孩子们的套路阅读没有怀疑,保留或者质询。
![](https://img.haomeiwen.com/i9064361/e0b8dc709fd776f1.jpg)
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就曾经说过,老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当老师告诉他们童话故事是虚构的,孩子们感觉很泄气似的。觉着瞎编乱造的故事阅读有什么用?
我们要告诉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不要用现实中的知识或者现实中的感觉去质疑童话作品内容,因为童话故事发生在作者的想象世界中。虽然是幻想的故事,但是我们从故事中也能够汲取精神力量,得到积极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