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习作教学的回家之路

习作教学的回家之路

作者: 寒犹指尖雪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09:18 被阅读39次

                ——读《习作教学教什么》而感

    读之前不曾知道自己不知教什么

    读之后仍在思考自己究竟怎么教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叙说我读了王荣生教授的《习作教学教什么》后的第一感受,就是:惶恐、疑惑、思考,以及感激。书中用文字,将将培训现场的情境性元素再现于纸上,让我觉得如同受邀的参与者始终“在场”,就像是培训中的一员。


    惶恐

    作为一名教师,做教育的人,一度以为只要在做,在认真做,就无愧于心。读了《写作教学教什么》,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做教育,不但要一直往前走,还要回望来时的路。

    用语言表情达意这条路其实我们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从我们第一次饱含感情的用母语喊出:“妈妈!”开始。然而当情感、意识遭遇书面表达,怎么就变成了学生“无话可说”,“有话不知怎么说”的尴尬?

    王荣生教授指出:

    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

    写作活动是在特定语境中构造篇章。

    一直以来忽略“特定语境”交流的重要性,狭隘的在“表达”与“构造篇章”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各种方法的强灌式引领,使得学生习作如同填框架。而忘了初心:习作原本是表达情感时的真情流露,是树立观点时的简洁明晰,是服务于生活时的得心应手。

    而我惶恐的发现自己,没有去思考真正的习作课该是怎么样的?

    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来,以及冬天的暖阳照,年复一年的习作教学之路上,我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十种开头,八种结尾,五种过渡,怎么起承转合……

    就像王荣生教授说的:中小学语文课中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疑惑

    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效、可行的习作教学呢?穿过十几年教育的重重迷雾,这本书看的越多越发现自己像个走了很多年路的人,忽然有一天变成了不会走路的婴孩一般,迷茫与无措。

    闭门造车显然无用,我试图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我在书中遇见了他们:

    王荣生教授对中国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

    郑桂华博士对写作教学新进展的研究

    荣维东教授解析的交际语境写作

    周子房博士探究的功能性写作学习

    邓彤老师的微信写作课原理

    郭家海老师的基于量表的写作教学

    目前中国习作教学标准向指导的缺乏,造就了百家争鸣的习作教学研究形态,我们何其有幸身在其中,才有更多机会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


    思考

    书中郑桂华教授说,我们要去思考,习作教学是“为了习作”还是“通过习作”,不同目的牵引不同的过程,指向不同的结果。

    以写以致用观来说,习作教学应当服务于生命与生活。

    众观习作目的,无论是为了发表,为了感情抒发,为了生活实际需要,还是为了应试等等,这些都是生命与生活的需要。

    自我抒情的“散打”式文章也要有一定的章法。学生应试的习作要求里,也总是明确指出要写“真情实感”。

    那么习作的目的,跳出各大流派的特点,抽丝剥茧,是不是可以有共性的指向?我们的小学教师习作课的目标,可不可以是应试与情怀的交集与融合?

    针对小学生年纪和知识涵盖量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只有充沛的情感,可能文字会杂乱无章;如果只讲究章法框架,可能文字会毫无生气。

    章法不可不教,也不可单教。

    小学生习作教学,作为一个人接受习作引导序列里最初,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其作用如同地基之于大厦,音符之于乐章,星子之于星空。

    每个“大家”都曾是小学生,如今的小学生也许会成为未来的“大家”。如果引领得当,小学生的文章,现在不够美,未来美一点,以后会更美。

    我们的习作教学或许可以看得更远一点,站得稍高一点,为着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而努力。他们应当有雄辩天下的胸怀,又有安静一隅抒发小情的意趣。进可成家成师,退可应对生活需要。


    感激

    不慎感激,遇见这习作教育的繁华时代,遇见这本书《习作教学教什么》,遇见里面的每一位导师,遇见导师团队,才遇见了我自己和这些念想,并且知道始终会有人在前方为我们点亮。

    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沉湎过去,把与名师,与名师工作室的遇见当做习作教学回家的起点,征程在望,努力不打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习作教学的回家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x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