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电影一开场,就是主人公李玩上学前奶奶强迫她喝牛奶的镜头,这里李玩表示不想喝,可最终拗不过只有勉强喝了几口,紧接着又吐了出来。
后来酒局上,爸爸执意让女儿敬酒,酒杯中盛着的也是牛奶。
有人说,李玩喝不了牛奶,为什么奶奶还逼着她喝?奶奶就算了,怎么爸爸也不知道李玩喝不了牛奶吗?连李玩不喜欢喝牛奶都不知道,奶奶和爸爸都太不了解她,李玩太可怜了。
继母生了弟弟,爷爷奶奶主张先不把这件事告诉李玩,偷偷的把孩子在外面养一阵子再说。
这里李玩又成了大家可怜的对象,爸爸娶了继母,而且生了全家都渴望到来的弟弟,这下子原本在家中地位就不高的李玩,还要再被忽视吧。
可是持这种想法的人可知道,有多少人的青春都是这么过来的?
-02-
我想说,有多少人的青春过的甚至都不如李玩?她尚且有爷爷奶奶的疼爱,有爸爸的照顾,在殷实的家境中无忧无虑的长大。虽然继母是外人,不会像亲妈一样,但是也没有很差,最起码尽到了继母的本分。
实际上,整个片子中没有真正的“”坏人“,既没有任何爱恨情仇,也没有任何蛇蝎心肠,没有把任何一个人推到人性的黑暗面,只是单纯的讲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家庭,一个人非常真实的青春与成长。
影片另外的主人公——狗,李玩给它取名“爱因斯坦”,是爸爸送给李玩的礼物,开始的时候李玩对爱因斯坦充满了排斥,后来从爱因斯坦舔了李玩吐出的牛奶开始,她逐渐接受它,后来到开始喜欢它,最后到爱因斯坦走失,李玩甚至因为它与全家人的矛盾发展到了顶点。
-03-
后来继母重新买了一条一摸一样的狗,硬是塞给李玩说这就是爱因斯坦,然而这条狗又经历了上一条狗同样坎坷的命运,从不被李玩接受,到被李玩接受,再后来被强迫送走。
从李玩这个被父母忽视的孩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真实而细腻的情感都展现在她与爱因斯坦不断变化的关系上,她太孤独了,需要一个玩伴依赖她、陪伴她,于是爱因斯坦充当了这个玩伴,虽然它是爸爸强迫她接受的,可是耐不住真实情感的萌发,她开始在内心真正接受这个动物走进她的生命中。
可是不幸的是,爱因斯坦就这样消失了,她接受不了这件事情,她以为自己依然有小孩子的特权,开始肆意的和爷爷奶奶、爸爸无理取闹起来,沉浸在自己找爱因斯坦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最终无奈对爸爸的暴力妥协。
我想那一刻她心里一定是渴望快些长大的。
从李玩对待牛奶与爱因斯坦的态度上,我们多少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04-
我们的青春也是从不妥协到妥协,这样拧巴的过程中度过的。
我们的青春期或许也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他总是粗暴的替你做主,帮我们报我们不喜欢的课外班,把我们弄哭的时候从来都不会说一句“爸爸错了”,要么做一顿饭,要么多给你些零花钱,要么答应你一直都没买的东西,但是这些都是少数情况,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在跟我们冷战。
在这种“中国式家长”的管理和教育下,我们的青春或许都和李玩一样,这样“拧巴”着过来的。
成年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永远都是冷战和暴力。我们永远都感觉自己置身于不被理解之中,处于一种反抗心理的支配下,我们一直都苦苦的成长着,似乎长大以后这些问题就都不再是问题,所有与我们对立的人都能瞬间化敌为友。
我们哭着哭着发现,我们最初的理想都变了味道,我们渴望的自由逐渐远离我们而去,我们在不断妥协下一步步走向成年人所谓的“长大”,当我们与成年那个界限越来越近,我们没有实践以前的想法,撕裂成年人的伪装,而是悄悄的带上了与爸爸妈妈一样的面具。
我们慢慢发现,以前追求过的自由和理想,被经历的岁月打磨成细沙,从我们的指尖一点点流走。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