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如约抵达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本次研究坊主题为:课堂转型——深度学习的展开与迭代。
今天是研究坊第一天,我6点就兴奋地起来,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撑伞步行至上海市万科实验小学,湿润的空气,一阵清凉,让人能够清明透彻地去感知身边的一切。
一天的学习,再次聆听了,再次感动了,再次点燃了,然后呢?我想基于现场学习力,以输出式的写作方法,为今天的学习留痕!
我们的梦想有力量——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第一天心得一、深度学习的展开与迭代
静静博士指出,教育的真正挑战在于——不只要直观现在,还要洞悉未来!我们不禁要叩问自己:面对变动不居的世界,我们自己的经验永远适用吗?面对眼前的学生,我们确定真的懂他们吗?如果学生不适应当下的教育,我们确定一定是学生的问题吗?看似最高效的教育方式,我们确定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一)基于放下课堂现状分析
基于3000多节课5000多位学生的个案观察,研发了基于焦点学生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法,逐渐揭开了中国学生的学习真相,个案与群像相互辉映,大量学生的学习困境终于被发现……
(二)大量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进度与缓慢而复杂的学生学习历程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学生在投入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发出求救信号,然后求救的信号被忽略或者得不到回应,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最后选择放弃,那么学困生数量就会越来越多!另外学生普遍存在“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的情况,看似优秀的学习成绩背后,也掩盖了学习的失败,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小学非常优秀,中学就跟不上吃力。
(三)学习设计如何更新与迭代?
1.如何要改变课堂困境,使学生从虚假学习、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与社会生态重构势在必行;
2.进入学生的微观真实世界,探寻儿童学习的真相,打破的教研方式,由察教变察学;
3.打破冰山之上和冰山之下的坚冰层,与学生合一,拆解表面世界,进入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4.有效倾听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学生陷入认知困境,迷思概念,产生学习需要时,由教师的专业指导搭建脚手架。对学生的认知困境,要充分反刍,展开充分讨论,对学生学习的观察细致入微,对学生学习的探讨不可就事论事,教学研讨纬度就要要着眼于学生的需求与长远发展。
5.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发生冲突时,要及时反思与调整。教师“教”的形式化与主观化与学生“学”的深度化之间的落差。成人的逻辑是快速、高效、完成;儿童的逻辑是缓慢、细腻、探索。
如何反思与调整?要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内容质量三个纬度进行反思: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迷思概念和认知困境?是否倾听了学生内心的声音,不允许学生的问题改变预设的教学轨迹?是否缺乏对学科本质的真正理解,知识内容的把握,教学内容贫乏,缺乏设计,无法满足学生高质量探究的需求?
我们的梦想有力量——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第一天心得二、用自由、真实言说我们的课堂故事
静静博士分享案例时,聚焦到一个学生完整的学习历程,把同一组的三位同学当做其社会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细微的讲述,我听着津津有味!褚清源老师总结,任何研究一旦具体就一定会走向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共同体要倡导老师们要蹲下来呆在在孩子身边。当我们真正去关注每个学生,就是再用故事言说故事。郑艳红老师与她的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共同体实践之路上,就是伴随着一路鸟语花香、欢歌笑语,一边反思,一边收获。郑老师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是一个生命的样本,与学生一起前行,优秀还更加努力。课堂的变化、自身的变化、同伴的变化,这些小变化汇聚成的大成果,是可感、可知、可以言说的。
我们的梦想有力量——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第一天心得三、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具有“作品感”
下午的分会场破冰与团建,充实又快乐。我们团队的组建,可谓百花齐放。从陌生到相识到熟悉到组建共同体,我们彼此倾听着。专家讲座,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83岁高龄,傲然风骨!为了听清楚,我搬个凳子坐在他左手边,被孙教师的丰富的人生积淀和专业的学习深深吸引!孙教授的教育人生不就是具有“作品感”吗?
首先,他肯定了中午陈静静提出的识错概念,允许识错。允许识错是有哲学根据的,一切事物都是从错误批判中前行。
其次,辩证法就是反对一切。把一切交给学生,教师干什么,就是引领!学的主体是自发的,教的主体是专业的,课堂就是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完全需要学共体讨论,依赖学生多元解读,要防止自我蒙蔽,有的是胡说八道,不是批判思维,因为缺乏中国语言文化的认识,中国的汉语隐藏着中国的哲学。
第三,教师需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提出冲刺性问题,提高学科水准,去设计学习单,在回到学习共同体让学习真实发生。文本解读为什么这么难?原因有三点:
1.教师看到的只是文字表层;
2.文本本身的封闭性,文本的生命是真情感的脉络,警惕读者本身的封闭性,理论的批判性;
3.文本形式的封闭,也是最难最隐蔽的。比如小说,我们通常讲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实有的小说只有片段性,我们要剖析小说本身的深度横断面,《孔乙己》一文就非常经典。
我们的梦想有力量——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第一天心得那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呢?我想应该从一下几点去探索:
1.教师要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盘活自己”。学会抓住文本生命的真实脉络,还原文本,挖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真正魅力。文本解读,要“进得去”“出得来”。
2.提高学科水准,防止自我遮蔽。读者本身的封闭,往往不能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教师要设计具有冲刺性、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高阶思维的发生,让学生在讨论中悟,慢慢悟,与教师文本解读的制高点去汇合,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3.在学生成长“经验值”上提升。设计好学生与课文的链接通道,找准“交集点”。
4.回归教育本真。我们的课堂想到哪里去?怎样到那里?是否到了那里?叩问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以终为始”?是否面对心灵,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要?
我们的梦想有力量——参加第四届全国领航教师暑期工作坊第一天心得帕斯卡尔说:“人类是会思想的芦苇,然而个体的思想不尽然是最好、最全的,经由思想的碰撞,或许能形成超越个人见解、启迪你我的新东西。”
创造性的花朵在我们手中, 我愿缓慢坚定地通过学习共同体课堂,把我们的孩子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因为鲜活的生命在课堂,让我们要回到孩子的身边学习,让自由、真实、深度的“学习共同体”之花漫山遍野的开放!我们深信,没有任何人的梦想比实现其他人的梦想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