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间,确实容易胡思乱想,尤其,我本就感性-.-
今早,聊到一些事,然后,脑子里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扩散思维,这就是我,由一个点能连成一根线。
记得看到过一句话:内向者的思维能力特别厉害。我从自身体验,很认同这个观点。虽然,有时候,思绪也会织出禁锢人心的牢笼,但,更多时候,这种高度敏锐力和分析力的作用下,最终是会把所有理论编织成蜘蛛网一样,环环相扣的布局。
人心,无所谓软和狠,有天生一部分的差异,表现在思维和忍耐上,受其外界因素而遵循的规律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任何有度行为,不论谈其修养与素质,都可归结于内心有衡。任何无度行为,都是内心失衡的表现。所以,无需对本质评价。
所有的极端,都是因为心里失衡 人心,对于收获与付出,都会有所衡量,关于人性,关于价值,其认知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对事物分析的程度和角度都各有差异,自然落实到行为中,也是各有不同,这源于每个人的特殊性,但,更有其共性,对于所有事与物,人们都有一定的共识与评判标准,关于道德与风俗礼仪,也是一种被广为认可的传统文化,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中,也存在必然的规律与方法,当我们面临这些事情的时候,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虽是不一样的,但感受力却是基本相同的,我们可以感受到美与丑,恶与善。所以,无论面对哪种人生处境,都会遵循必然的因果关系,有因才有果,有因必有果,发展进度的不同,只是源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所承受的压力不同,个人感知力和承受力也是因素,但,结果和原因,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会变的,善行不一定来源于善念,但,善念一定成就善行,善行于一般情况会得善报,但,善行过度,便会引发人性之恶,所谓物极必反,所以,万事万物都要运行在【度】与【量】中。当然,恶念自会生出恶行,恶行必然收获恶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如此的关系。
所以,因与果,是相互关联的,好的人心,必定会得到好果,坏的人心,人人厌恶,必遭唾弃。
生活中,有很多不满与愤怒,但一般而言,都处在一种饱和的空间内。正能量与负能量可以相互抵消和中和,从而达到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但,一旦,没有了这种平衡,便只会导致人,走向极端。
如果,生活成分比例中,美占多数,丑是少数,那么,虽然承受力会差,但是完全可以用美来消融丑的那部分,心里依然不会失衡。但相反,如果,丑大于美,比例相差相当之大的话,那么,美无法消融丑,很大可能会是丑来腐蚀恶化人心,所以,人的情绪,取决于生活中美与丑所占的比例。
所以说,所有极端的行为,都是因为心里的失衡,都是因为自我生活圈中,正能量的事物太少太少了,负能量的事情几乎霸占了全部,才会催化了一个人的极端。
所谓极端,广义指做出出格之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以及对爱的归宿与尊重的需求,更高级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这个人基本上不可能会有极端行为。
所以,被迫导致一个人极端了,那么关键点不是他自身因素,而是他所处环境与所遇之事必然有问题。大众有一定共识的基本认知,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对事物的评判与感知,差别不会太大,特殊性里都存在着共性,共性就是一卷关于人性的道德标尺。人人心里都可以拿此来衡量。
人心失衡,便会产生无标准无参照无刻度的行为。没有理念的控制,没有道德的束缚,行为很赤裸很暴露。如此,失去了“度”,便迎来了“极端”。
如果,生活失衡了,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正能量事物,制造出生活的平衡状态。
愿每个人,都能被上帝眷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