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2月2日,人艺菊隐剧场演出抓马少年剧目《考试》。
一群孩子,从全国各地被选拔出来送到书院读书,以便日后为皇帝效力。
教他们的“万先生”肩负国家重托的神圣使命,自带不容质疑的权威。她为了让孩子们日后顺利通过考试,除了书本不准他们接触任何别的东西。尤其是墙外的世界,哪怕那飘进墙内的笛声不成曲调,她也严令禁止大家倾听。至于孩子们当中是谁欺负了谁,谁有什么委屈,他们内心渴望什么,事情背后有什么真相等等,都不是“万先生”要关心的。
戳中我泪点的是“万先生”将“晨曦”关进柜子里那幕戏。“万先生”发现有人在一本书上画了个笑脸,非常生气,便认定是“晨曦”干的,不容分说将“晨曦”关进了橱柜,并上了锁。夜晚陷入死寂,大家都已入睡,只听见关在橱柜里的“晨曦”在黑暗中叫喊:“先生,这不是我干的,不是我干的!”
看到这儿,我突然感到悲怆,眼泪掉了下来。
豆豆在边上喃喃自语道:“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我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她不应该这样对我们孩子,我们孩子应当自由快乐才能去学东西的。”
豆豆说得没错。作为成年社会里绝对弱势的一方,哪一个孩子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呢?就连成年社会的我,也很不喜欢 “万先生”这样的人物。
“万先生”眼里只有考试,她根本看不到“湘楠”对“晨曦”霸凌,也不会明白“代北”为什么结巴,更不懂很多孩子说谎是迫于权威,因为害怕才隐瞒实情。
哦,一个人若是被功利的执念抓得太紧,往往会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也更容易忽略掉别人的感受。
02.
只有考试没有游戏的童年还能称之为童年吗?
这部戏很棒,有尖锐的现实感。我们目前的现状是:游戏已被考试消灭,大人干掉了童年。 《考试》由抓马少年剧场的孩子们自编自演,台词也是这些七八岁的孩子们自己在排练时碰撞出来的。排这部剧,让孩子们在戏中遇见了自己。
在我看来,《考试》的演出更像是孩子们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针对成人世界进行的一次集体控诉。
所以这部戏大人们更应该去看,看看孩子的童年是怎样一步步被自己干掉,看看自己是怎样一面对应试教育表示强烈不满却又不由自主地充当起了帮凶。
对待童年,本应如杜威所言,应遵循儿童真正的本能。也就是说,孩子们在玩耍的年龄就该玩耍,这是童年的正常需要,跟考试和学习没有半分钱的关系。
回忆以前的童年,几乎都是游戏:过家家,捉迷藏,甩纸包,抽陀螺,推铁环,打球,爬树,逮知了......真是纯粹的乐子啊。
然而这些游戏中的绝大多数现已自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考试,希奇古怪的“老妈吼”,和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及培训。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曾写道:“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家庭进而成为教育机构,这不单是因为家庭必须保证儿童接受学校教育,还因为它不得不在家提供辅助教育。”
也就是说,现代家庭已经不太注重孩子的内修,而是成为学校教育的扩展和延伸。
台上《考试》已演完,台下考试却天天上演。
没有人关心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内心渴望什么。“万先生”从舞台上下来,便是我们整个教育环境下身份各异的成年人:校长,老师,家长......是的,包括台下看剧的我自己。
嗨,孩子们,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03.
现状确实不容孩子们乐观。
因为在一个所谓“知识爆炸”的年代,大人们很容易焦虑。尤其在抚养孩子方面更不容易具有真正的自信,便忍不住将他们的子女托付给各类专业老师,哪怕只是体育锻炼,打个羽毛球什么的,也要争取去报个班,希望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力求孩子打球时姿势标准和漂亮。
中国父母对孩子皆怀抱梦想,所以大部分从“起跑线”上就开始替孩子焦虑。有的看上去从容,内心同样渴望孩子出人头地,成为人生赢家。鲜有中国父母能真正平静地做好心理准备,即接受自己的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普通人的。
04.
前段时间,看了中国官方公开报道的一组数据。
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其中全国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 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自杀人数目前还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儿童在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占第一位(45.5%)。中小学精神障碍患病率在2.6-32.0%。至于高校,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
学习压力只是其中一面。孤独,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忽略内心的真正需要,为了求同强迫自己认同别人的价值观,屈从于权威,缺乏同理心等等,我们的儿童教育在内心建设这一块严重缺失,举目四顾,俨然一座沙砾之城。
尽管童年被干掉,考试取代了游戏,孩子们对未来仍然乐观。
戏演到最后,孩子们终于听从了好奇心,爬上树看到了墙外的世界。这个高潮的设置可见抓马少年剧场小朋友们的决心:是时候亮出态度,是时候向大人们争取游戏的权利了!
于是悠闲的笛声飘进墙内,坚硬的“万先生”在笛声下松软,最后脑袋一歪,昏睡过去。舞台上黑压压躺下一大片沉睡的人,除了醒着的“晨曦”和“代北”。 “晨曦”和“代北”离开了,他俩去了墙外。墙里的人却依然在沉睡,或许永远不会醒来。
是让考试继续干掉童年,还是把童年从大人的手里要回来?墙里墙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抓马在这里虽然不谈对错,不言好坏,但抓马提倡的游戏教育和孩子们的本真向来一拍即合,其实早已旗帜鲜明。
【图片由抓马戏剧教育提供,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