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学生的校车上,我和一个六年级的同学闲聊,他半开玩笑一样说:“你可不能教坏小孩子啊。”我说:“当然了,我肯定是要以身作则的啊。”
他:“不过我最擅长教坏别人了。”
我:“?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么?为什么不一起变好呢?”
他:“当好孩子太累了你知道么?原来每次吃完饭我们老师都说:‘xxx你是好学生啊,来把垃圾收一收桌子清理一下。每次都叫我,烦死了。”
我:“那你现在不用收垃圾清理桌子了?”
他:“现在她一叫我我就跑啊,嘿嘿。”
你看,学“坏”当然是比较轻松的,学“好”当然是比较累的。可是这个孩子变“坏”的原因不来自于他自身,而来自道德绑架式的表扬。以前的中国家长不擅长表达感情,也鲜少表扬自己的孩子。现在的中国家长倒是常常把“你真棒”挂在嘴边,但这个行为是真的“棒”么?“棒”在哪了?却不加考虑。上大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表扬孩子要具体,不要一句“你真棒”就敷衍过去。所以我表扬自己班的孩子也通常会在“你真棒”后面加一句,比如“你很积极哦”,比如“你说的真清楚,我们都能听明白”,比如“你拼的这个车跟真车的结构好像啊”……这样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孩子,也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所在,从而更加自信。而且还可以提醒其他孩子需要注意什么。不过表扬也不总是需要的,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表扬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过于泛滥的表扬,让孩子失去规则意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容易因为获得赞美太容易,而丧失进步的动力。”
“其次,过于草率的表扬,让父母与孩子都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一边刷手机,一边对孩子说你真棒的家长,你在表扬什么?”
“第三,没有区别和分析的赞美,容易造成孩子的讨好型人格。如果赞美是一种教育,它的目的是让孩子成长、内观,拥有挑战未来的巨大能量和优良品格;而那些随随便便,无时无刻不在赞美孩子的家长,只是为了暂时安抚孩子,让他们安静、听话、懂事。孩子人小鬼大,很快就明白了做什么、怎样做,会让爸爸妈妈高兴。从而失去对自身喜好的判断,变成心机小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随口的赞美,是孩子成长的毒药,甜而无用。为人父母,要用心感受孩子成长路上的困境与挣扎,不是你好的时候,我肯定你表扬你,而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接纳你帮助你。这,才是最好的赞美。”
从前我们提出教育要有“爱和自由”,但现在我们的孩子其实已经不缺“爱和自由”了,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爱”和给孩子“怎样的自由”。“爱”不是“你做好了我就爱你”,也不是“你做什么我都爱你”,而是“陪孩子一起变好”。“自由”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面对孩子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凭着各种道听途说来的这个理念那个理念来把孩子当试验品。
“好孩子”可能是真的好,
“坏孩子”也不一定是真的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