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即将入园的家长来说,9月是一个悲伤的时间,成千上万的小宝宝正在脱离家庭,面对陌生的幼儿园,哭号、耍赖、拳打脚踢、上演“琼瑶式”苦情戏、或者默默垂泪……家长心疼也头疼——狠心走了吧,怕孩子心灵受伤,舍不得,再陪一陪吧,就怕孩子从此后赖上家长,养成一上幼儿园就哭的毛病……
其实家长大可不必这样想。为什么孩子这样难以适应幼儿园呢?我们不妨从3岁左右孩子的眼中看看一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感到如害怕:
以前每天都有人陪伴,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妈妈(或爸爸、奶奶、爷爷、姥姥、姥爷),帮自己穿衣服、喂自己吃饭、陪自己玩,想喝水就马上给端来、睡觉了躺在床上就能睡,想玩游戏,家里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的,爱玩那个玩哪个。
但这一次,自己要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虽然老师看上去还可以,但也是人高马大的成年人,力量完全碾压,能强行把自己抱到园里,自己怎么挣扎都没用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完全陌生的同龄人,他们脾气和自己不一样,习惯和自己也不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会受欺负、受伤害,哪怕这些都没有,肯定不如家里自己一个孩子待着舒服。
上课举手才能说话,玩具不能想玩啥玩啥,去玩器械要排队,吃饭没人喂,睡午觉没人陪,上厕所要自己穿裤子……
关键是,接自己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早上自己一个不注意,妈妈就丢了,消失在幼儿园门口,然后很久都没有出现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对孩子来说,一整天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妈妈丢了再也没回来”)
一个小朋友哭了,所有小朋友一起哭——本能会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个危险又糟糕的地方。
这么巨大的挑战,要是孩子没有准备好来迎接,对心灵伤害可想而知吧。
那么当孩子入园时,我们究竟要怎样做呢?其实孩子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承诺”。
在调查了许多家庭后,我们发现,入园焦虑情绪较轻,也较快能适应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家长往往都有这样的特点:
1、情绪比较稳定;
2、非全职太太;
3、乐于在休息时间多陪孩子玩;
4、说话算话,遵守承诺;
5、在分离时和孩子有一定的小仪式。
前三点可以说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础,而最后一点则是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再给了孩子一个承诺。
“其实这样的表现出来的承诺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歪歪兔育儿老师说,“因为幼儿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理解,所以需要用一些外部的东西来让孩子加以确认。”而这些“外部的东西”,指的就是“仪式”。
这位歪歪兔育儿老师还说:“从我恢复上班开始,每天跟孩子告别,我俩都要先上下击掌两次,再对面击掌两次,最后拥抱一下。这样孩子才会放我走。”
那这样的一套动作,就能让孩子痛快地放家长走吗?
她说:“其实并不是。不能光做动作就好了,还必须认真。”
“有一次我心不在焉,孩子硬要拽着我,做到他满意才行。那时候她才两岁。”
“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他说要‘真的妈妈’跟他拍手,如果心不在焉地告别,就是‘假的妈妈’。”
原来,孩子想要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情绪上的确定——
“我要确定你是爱我的——你必须乐于和我做这个仪式,因为这个仪式是专属于咱俩的,你的眼里必须要看到我,我才能安心地离开你。因为这样我才能知道,短暂的离别后,我可以等来重聚的温暖。”
《孩子眼中的幼儿园居然是这样!难怪TA哭着不要离开》系歪歪兔原创内容,欢迎转载。原创光荣,抄袭可耻。在转载时请保持全文完整,并注明原作者——歪歪兔。对于构成盗用、剽窃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我方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