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强曾在一篇文章中开门见山地说:“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读一流的书。”这句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观点,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成长和成功,很多人都想走捷径,不过平凡人没有转身就成功的条件,一夜暴富的概率也几乎低到为零。这不是丧气话,是真切的现实。我们唯有努力进步,去实现成长和跨越。成长是一个人的旅程,丢掉一夜暴富的幻想,主动吸纳知识,才能顺利前行。而阅读,则是汲取智慧的最有效方式。
日本的著名学者斋藤孝就写有一本提高阅读力的书《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一位教授,对管理科学和实践问题上有深入的思考,造诣颇深。他曾经先后出版了多本关于商务和教育方面的优秀书籍,这本《深阅读》则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获取阅读这一自我完善的最佳技法。
《深阅读》这本书再次提醒读者读书的意义——读书是推动我们生活的无形力量。懂得读书有着确切的好处之后,《深阅读》又循循善诱地指导读者该如何开启阅读的序幕,再到深入的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加强阅读技巧等等步骤,都不厌其烦地详细讲解。其中,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是讲解如何选书和如何读书这两部分。
如何选书?
这一问题可以简单用三个小问题来解答,什么是好书和坏书?好书有哪些?怎么知道这些好书?
书的好坏,有很主观的因素影响,有的人认为好,在别人眼里却是不过如此。但从普遍的观点来看,《深阅读》中给出了好书的两个特点:易读,有内涵。如果一本书佶屈聱牙,生僻难懂,又言之无物,讲不清道理,说不透原委,那这本书就称不上好书。
而坏的书,也有两个特点,就是:模式化,有结论。很多看了几页就猜到整本书的后文都是什么套路的书,无疑是在浪费读者时间。而只提出结论,没有能够验证的道理和过程,也很难让人信服。例如有些书明确地指出中年人应该怎么怎么样,却说不清为什么如此建议。读这种书,也只是加深了读者的疑惑而已。
关于好书有哪些,斋藤孝在书中建议说,想要通过读书来提高自己,必须要阅读两类书:一类是名家经典,一类是名人传记。
阅读名家经典,是因为好多经典作品的作者都是文化大师。例如孔子的儒学和孙子的兵法,传承千年也不褪去实用的颜色。在人人都想成为作家的时代,如果想要让自己心态和知识能有所受益,就要先读一千本经典书。这些经典书籍经过时代的冲刷,还生命力旺盛,这就足以说明这些书的水准和价值。
名人传记,可能是读者接触到先知和异能者的唯一机会。也许我们无法跟随达尔文四处探险,但通过阅读,我们从书中探寻远古生物的衍化足迹,了解进化的过程。我们也无法穿越回世界大战时期,在硝烟中看战争的发展态势,却能从书中了解关键人物和重大战役的始末。把传记中这些优秀人物当作自己的榜样,就是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标杆。
关于如何接触到好书,斋藤孝给出了很多答案:可以询问行家,因为行家的选书质量高;也可以读出版社的企划书,都是精心编辑的好书;还可以参考网络书店的书评,选择好评度高的。读者可以选取一种或者综合使用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豆瓣小组的阅读活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主题的书单、参考优质的微信公众账号的书籍推荐、书店的读书会等等,动用脑筋去搜罗优质好书。搜寻的过程也是寻觅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强化了我们的学习动力。
如何读书?
《深阅读》中对新手读书和保持读书习惯这两方面都有不同的建议。
新手阅读要先克服畏难情绪。可以通过找一本吸引人的书做为开始,也可以走进书店,亲临书香氛围,还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杂志等等读物来唤醒文字阅读的兴趣。可以从本国文学开始读起,还有其他的建议,例如做为新手读者可以在看电影前阅读原著,又或者在读一本书之后可以阅读同一作者的书,或者顺着书中的线索找其他的书看。
从浅处读起,并不意味着读者要一直沉浸在最轻松、最浅显的阅读行为中,因为只有脱离了舒适圈,挑战自己的认知,才能增加自己的才智。就像锻炼时的举重一样,一直都举二十公斤,我们的体力一直会保持在原来水平,当身体适应了二十斤的重量,我们就要加码,练习举三十公斤。
阅读这种行为如果有一定的目的,就必然是结果导向的。这意味着在解决读什么问题之后,一定要解决如何读的问题。氛围营造、行为塑造和知识运用都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读书习惯的各类技巧方面。
作者斋藤孝先生给出了很多的小技巧建议。
关于读书环境,《深阅读》给出的建议有:给孩子听“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合理利用有声读物;以藏书千册为目标,打造读书空间;尽量选择纸质书,因为纸质书给人以读书的压力感和亲切感;好好整理书架。
关于读书的行为,《深阅读》给出的建议有:读书时一边思考一边读,自问自思式阅读;重新审视朗读的好处,好书不妨大声读出来;要根据读物特点选择阅读速度;灵活运用“安定剂式阅读”、“兴奋剂式阅读”、“标签阅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读书;随时随地读书。
关于阅读记忆,《深阅读》给出的建议有:向别人复述书中内容;换视角看待书籍和引用书中内容并用;举办读书会,学会阅读后的分享;活用映射交流;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带着崇敬作者之心阅读。
正如叔本华曾说那样:“光是不停地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好的读书和思考习惯,会让读书的效率、效果事半功倍。
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说道自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朱熹则是“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陶渊明的看书方法可以简单说的泛读,而诸葛亮是略读,朱熹则是精读加上自思自读。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书采用这些不同的读书方法。
如何读书,不仅仅是只看到《深阅读》中给出的建议,更需要在读书的实践中找到自己和书籍的契合点。什么时间看书最有效率,什么环境能让自己专心,都不是绝对的,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学会读书,可以师从别人教导,更关键的是自己想要进步的决心和坚持。
而读书,不会辜负有心人的努力。
正如莫洛亚所说的:“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他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