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触拆书帮到参加了几期线上活动和线下拆书家定级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记得去年买了很多知识付费的课程,然后发现学了很多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甚至有的课程根本不符合自身的状态,不知道从何学起,如何学会,当时寻找了一些如何提升学习力的方法也买了关于学习力的书,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赵周老师的课程,当然也是在购买网课的过程中在十点课堂无意中看到一篇文案的标题《成人如何提升学习力》,感觉正是我所需要的学习方法,因为在这之前听了10节学习力提升的课程,听下来多半是概念理论方面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感觉心灵鸡汤的成份比较大,所以后面听了赵周老师的课程本质上区别很大,就进一步了解了拆书帮并加入了玄武分舵社群,通过几期线上课程的学习,从刚开始的《终身成长》《知道做到》《刻意练习》到《复盘》《说话的力量》,《说话的力量》线上拆了两次那段时间正好是过年期间,大家过年都还在继续群内的学习,这里非常感谢北京拆书家春哥的带拆,拆解《复盘》的时候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听课然后整理作业,21天,难忘的经历,喜欢那种与大家一起学习的感觉,书中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际案例理解的,非常感谢厦门洪七公老师的带拆,也有几次拆书家定级的课程,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通过这样的活动练习清晰了思路,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所以希望继续下去,让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继续提升,同时也能分享给其他人。《科学学习》之前春哥有推荐过,今天也非常荣幸能够听到翁老师的课程,因为之前也有了解过,也参加过一期的线上课程《PDCA工作术》,理清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出现的问题,一直也很期待线下的课程。
在这里首先感谢席岳老师对拆书法的分享,成人教育的五大公理,聚焦问题-内在驱动-自我导向-关联经验-强调实践;便签读书法七步:明确问题-快速阅读-重述知识i-反思经验A1-规划应用A2-便签提醒-落实行动。

翁老师拆解《科学学习》讲到我们在学习之前首先要去辨别知识,通过类比和对比的方式,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来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看待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不具备这种专业能力的人对于该领域的理解肯定也是完全不同的,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说,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学乐器的人外表光鲜和或者其他,其实真实的情况是特别辛苦的,反复的刻意练习很多年才能有所成,所以也就练就了比寻常人做一件事更专注钻研得更深和耐心的能力,我的成长型思维应该也是通过练习乐器而获得的吧,看准了一件事就非要弄个明白才罢休。
翁老师主要讲解了如何运用科学学习的方法在社群中去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现在各种社群也很多,首先在学习之前要先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就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学着学着就没有方向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加大就会很容易放弃探索,浪费了自己时间也无法真正让自己成长,定位好了自己就寻找社群去学习,那么在社群中要积极去参与分享自己的想法,让更多同频的伙伴了解自己,同时收获到更多的反馈,关于反馈之前有参加过"梅子"的定级-单机学习和联机学习,其中联机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用答案去换答案,它的意思是自己对一件事情先通过大量的思考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再去向比自己在这方面厉害的人提问,那么别人给出的答案就会迅速和自己已有的知识链接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其实这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也很常见,比如我们做一些事情或者说一些话他人都会给出一些反馈,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那么不好的方面我们就要去调整自己的言行,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这也是翁老师所提到的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当我们对于反馈的信息认真的做一些筛选和过滤并吸收就会想要更多的反馈这个时候也就会越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在投入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与伙伴思想共鸣也越来越多,对于自己所参与的社群归属感也就越强烈,更乐意分享更多,收到的反馈也更多如此形成一个正循环,自己的能力也就提升越多,整个人的状态也就完全不一样,会慢慢发现自己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能看清楚自己内心最想要的一种状态,乐此不疲地去探索,这种感觉我从翁老师身上感受到了,达到这种状态最快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去分享给别人,因为在自己分享的过程中你会快速发现自己认知不足的地方然后就会搜集更多信息去弥补,加速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效率,思考得越多记忆越深刻提升也就越快。

以上也是自己参加一些学习社群获得的感受,越专注某个领域越能感受到这种成长的力量,会发现自己有时候不是原本的自己,有时候好像又变成了自己,其实到了这一步就说明自己是真的在成长了,这个过程就是在进与退之间反复循环,如果感觉自己又变回了自己说明刻意练习得还不够,要继续保持专注,不能半途而废,不要忽视重复的力量,一件事重复次数越多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从业余上升为专业,这也是书中所讲到的很重要的一点,所以自己平时也很喜欢安静,让自己多去思考并能保持专注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力量。

拆书现场感触比较深的是没有年龄和职业的限制,一位10小女孩的分享颠覆了我对于该年龄孩子的认知,这个年龄的孩子大部分都在想着怎么好玩的状态,反正我10岁的时候真是什么都不懂,也不太喜欢说话,而她的表达能力更让我佩服,逻辑清晰,词汇量也很丰富,看来平时也是一个爱思考的小姑娘,希望更多的小孩也能参与到这样的社群来学习,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比玩抖音有意义多了,同时预祝南京儿童拆书社群早日成立。

再次感谢翁老师的分享把书中枯燥的文字通过实际案例和游戏互动的方式把知识变得更易理解和有趣,之前觉得翁老师是比较严肃的,通过现场的接触发现她温柔且幽默,让人没有距离感,也感谢各位书友的共同学习和分享,促进了自己的学习效率,也希望与各位老师和伙伴一起学习,感受成长的力量,也真心希望自己真正成长为自己最喜欢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