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在他的骨子里面,却有一种难得的雅致。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每个家庭都不宽裕,甚至连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大人们为生活而奔波,哪有闲情逸致找乐子。真正能像父亲那样,在清贫的年代自寻其乐的人是很少见到的。
在样板戏盛行的七十年代,我大概只有十岁左右。尽管对样板戏的内容搞不太懂,但却能整段整段地唱出戏中的唱段,学着去扮演剧中主要的角色。
记得以前的夏天,晚饭后街坊邻居都爱在街边纳凉。爸爸就像导演一样,把一帮子毛头小孩组织起来,一个个分配样板戏中的角色。如果哪个小孩咬文嚼子不准确,唱腔发音不理想,爸爸还要纠正指导。因为偏心,我总是能分配到像“李铁梅,喜儿”之类的一号角色,戏份多!又抢风头。
记得有一次,一个和我同龄的叫“汉子”的女孩,又分到“李奶奶”后不干了,哭着说不让她演“李铁梅”就不参加。爸爸哄她说:李奶奶好安逸哦,连李铁梅她爹李玉和都归她管,辈分高啊。小姑娘想了想,一边擦眼泪一边又演上了“痛说革命家史”。
【往事如烟/之二】 那个年代,我们的欢愉简单而易满足那个年代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电影院里永远上映的都是8部样板戏,连课外书籍都没有。爸爸妈妈工作忙,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参加单位的学习,小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大人基本是不管的。
我们的童年没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更没有二课堂,兴趣班,但我们的课余生活却又是丰富多彩的。记得爸爸用汽车内胎给我剪出10多米长的橡皮筋,这可是女孩子最值得拥有的第一玩偶。用刀将木棒辟成青果,陀螺,用马尾做成鞭子,用竹筒做成水枪,用烟盒纸给我们叠“一弹弹”。和同伴们比,我们的家伙都是一流的,那种骄傲,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往事如烟/之二】 那个年代,我们的欢愉简单而易满足爸爸每月都要休息4天。对于他在家休息的日子,我们总是又盼又怕。盼的是,他总会变作花样逗我们乐;怕的是,只要他在家,我们都会规规矩矩,少了一些平时的疯劲儿。
爸爸总是在他休息的时候,让孩子们给他找找头上有没有白发,如果有,我们会轻轻地把它扯下,然后让爸爸兑换五分钱的劳务费。
爸爸还会换上平常上班的时候舍不得穿的皮鞋和衣裳,领着孩子们逛街、串门、下馆子。如果再酌上几口小酒,爸爸的幽默风趣劲儿更是爆棚。讲笑话,做游戏,一家老少疯疯癫癫,其乐融融。
那可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光。
【往事如烟/之二】 那个年代,我们的欢愉简单而易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