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意生发
初看到“新意”这两个字,是来自于诊断考试的语文作文命题。我想到了我的生活,生发新意的时刻少之又少,平淡中能有些暖意已经是求之不得。看了那么多充满新意的教育理论,在自己的土壤上,却在一天天重复着平凡,每每刚想起新意,却在脑海中倏忽即逝,想掏出笔来记,却已经什么都想不起来。如同四季,春有绿叶夏有花,秋有稻麦冬有雪,轮转循环,一如往常。若真有了些新意,那一定是乱了套的,这是自然。我们在年少轻狂,中年沉稳,老而弥坚,若真有了新意,那一定不是正常的生命。在物质规律中,新意不多,平平淡淡方才是真。
真正生发新意的,是精神,却也不易。
学生早已不是从前的书生,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事情早已不见。如今之学生,想读书时伸手即得,却常常淹没在诸多的书中。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从一本书中生出了无穷多的新意,将书视为宝藏去不断探求。而现如今,读书却成了翻书,翻毕则束之高阁,将书视为有文化的炫耀,与书却仅有一面之缘。走进书店,日韩鬼幻扑面袭来,招致很多学生成为粉丝,热衷于阅读这些东西,认为那些就是书中的新意,而这些新意则成为了一些不良思想甚至是习惯,不断地影响着现在的学生。现在学生很多的个性,其实都是从书中学来的。乃至于现在的成年人都开始了终端微阅读,不勾不划,读之无痕,方便了生活却干涸了思想,在飞速进步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开始反感发呆,反感托腮而思。曾经有这样的画面:一个孩子每天静静的观察一只毛毛虫,直到它变作美丽的蝴蝶,孩子面对着如此神奇的生命变化,写下了很多观察日记。
画面是美的,也是需要时间的。
走上大街,看行人的脚步,车流的奔涌,在这样的节奏下,读书不静,生活不安。正如歌手郝云唱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问题不少,我的生活越来越浮躁,没有时间弹琴看书,没有时间享受孤独。”我们在喧嚣之中又何来新意?
真正的新意却来自于静,生物发酵要静,才有新的细菌诞生;植物生长要静,才有抽枝拔节;而人的成长更要静,只有静观,脑海才会涌动,是为思考。也只有思考,才会有新意的产生。
如果外在的世界不安静,只能让内心安静。
去认真的翻一本书吧,让他如老朋友一样每天见面,互诉衷肠;去看一朵花吧,让她的美在内心深处漾起涟漪,美了世界,也美了脑海;去陪着一个孩子成长吧,让他学会思考,让属于他的东西慢慢变成他的,让他成长的每一个画面充盈着我们的头脑;抛开那些利益是非,找个安静的时间去思考我们的每时每刻吧,让我们的每个清晨黄昏都变得有意义。
生活中的新意无处不在,有新意的头脑却少之又少。如果失去了安静,我们妄谈思考;如果失去了思考,我们妄谈新意,我们应该一点点学着让新意去生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