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无比向往从事后勤、教务亦或跟教育沾点边亲的工作,因为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他们可以远离学生,可以不用担心课上不好,可以不批改作业,可以不操心学生的成绩,当然也可以不用徒手写那么多本的教案、学习笔记、业务笔记等,甚至一度以离开课堂从事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为伟大奋斗目标。
后来,我了解到青春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君老师,举家南下去东莞的清澜山学校任教,而且还要主动当班主任,在读了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一路修行做老师》《班主任,青春万岁》《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王君与青春语文》《亲爱的孩子 见字如见面》等书籍,我才真正了解到,有些人是为课堂而生的,王君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课堂也点亮了我的教书生涯。
我深深地发觉,当你热爱这份工作时,它就会给你不一样的收获,相反,当你嫌弃这份工作时,那么收获的自然也是工作对你的嫌弃。在王君老师身上,我才发现教师真正的战场在课堂上,她经常说,要有敢于死在公开课的勇气。是呀,只有课堂才是一个教师的生命阵地,课堂始终是我们的战场,离开了战场,也就无所谓教师这个身份了。
当我试着改变自己对教学的态度,试着喜欢上课堂时,自己也在其中收获一些成长。再后来,看到陈晓东老师每天都在写文章外,自己也开始手痒痒,我开始尝试书写教学中的苦与乐,书写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故事。一年半后书写的文字总量竟然达到64万之多,而我仅仅只是一名小小的农村支教老师呀!在教学中,我寻找到了自我,寻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痕迹,在教育写作当中,也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我曾经多次在心底对自己说,教一辈子书,写一辈子文,做一辈子文化传承。虽然,目前没有多大成就,但我找到了一生为此奋斗的目标,那就是:明明白白活着,快快乐乐教书。
我在想,假如现在再让我从事后勤、教务等工作,我定然是不答应的。因为只有在课堂上,只有跟学生在一起,我才觉得自己的生命真正被点燃。李镇西老师在《自己培养自己》这本书中,讲到一个故事:一位叫唐燕的老师,在修完产假后,学期末竟然主动请求李镇西校长给她安排班主任工作,她说:“我现在没有研究对象,心里空啊!”第二学期,唐燕又当上了班主任。又过了几年,当她当上办公室主任后,又主动辞去办公室主任职务,并对李镇西校长说:“你看现在学校哪个班问题最多,我就去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吧!不是我多高尚,也不是我多么有能耐,而是我想找研究。”唐老师的研究对象,不就是学生吗?不就是想获得一手的真实研究资料吗?像王君、唐燕这样的老师真是令人敬佩,我也为自己曾经的低俗而感到惭愧。现在,我无比享受我的教育生活,因为在教育生活中,我获得了自我的成长,而这种成长与老师无关,与家长无关,与别人无关,这是独属于我的一份成长档案。
李镇西老师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因为一直在课堂,跟学生一直在一起,所以每天用文字把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是呀!课堂就是一个教师的战场,教师离开了课堂,就相当于将军离开了战场,相当于鲜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离开课堂,即便其它工作做得再好,在学校也属于边缘化人物,慢慢你会发现,自己变无关紧要,进而被学校遗忘,因为那些无关教学的工作,谁都可以随时替代。
作为一名老师,课堂才是主要阵地,有了课堂,教师方才有了生命,在课堂上创立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战场”,是每位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庆幸自己还坚守在一线课堂,幸亏曾经的“愚蠢想法”没有“得逞”,否则,现在的我或许早已成为那些“混日子”的人。
2019年6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