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83/第八章/3&4
第八章 陈毅继任驻库伦办事大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波及外蒙地区;中国军队进驻库伦
第三节 俄国十月革命导致俄蒙边境动荡,北洋政府与外蒙相商派兵助防,但被婉拒
1918年初,苏维埃政权已在西伯利亚出现。苏俄红军与当地旧俄白军发生激烈交火,双方互有胜负,败者往往逃向外蒙方向,胜者则跟踪而来。俄蒙边境一带战火四起,动荡不安。边城恰克图首当其冲,深受其扰,俄国有产者和大量难民纷纷涌入避难。2月间,旧俄驻恰克图领事馆卫队受革命影响发生变乱,旧俄领事本人也躲避到中方控制的买卖城内。恰克图一时间危机四伏,警报频传。北洋政府驻恰克图佐理员张庆桐、李垣等人,纷纷致电驻库伦办事大员陈毅和北洋政府,报告俄蒙边境混乱情形,要求政府及早准备,派兵驻蒙。陈毅也同样感到外蒙边防危急,于1、2月间,一再电请北洋政府国务院和参谋部、陆军部筹备应援。
面对俄蒙边境告急请援的电报,北洋政府在派兵入蒙一事上却受制于《中俄蒙协约》。因为该约第七条规定:“中国驻库伦之大员及驻乌里雅苏台等地佐理专员的卫队数目,前者不得超过二百名,后者不得超过五十名”。如派兵驻蒙,中国军队数量势必超过这个规定,也就等于破坏了《中俄蒙协约》。北洋政府外交部仍要恪守《中俄蒙协约》有关中国在外蒙不能驻兵的内容,但又希望陈毅先与外蒙官府相商,由蒙方向中国请兵,故而于2月14日电告驻库大员陈毅:“因俄乱蔓延,若外蒙要求派兵,当力为筹划”。
在库伦,陈毅奉命与外蒙自治官府商议有关派兵入蒙事宜,表明中央政府因俄境扰乱,担心外蒙兵力单薄,拟由内地派兵助防,一俟事定就马上撤回。外蒙方面首先对中央派兵助防的好意,以及尊重条约、先与相商的做法深表感谢,但接着就以“惟内地派兵,蒙众不明情形,恐滋惶惑”为由,予以拒绝,并表示外蒙现有兵力可以担任防务,如再不足,蒙方尚可出兵千名,当可维持。陈毅为打消蒙方顾虑,表明:“我队到后,仍当与蒙军联络一致,共同行动……,凡属骚扰地方或一切不利于官府之行为,本大员完全负责。”外蒙当局见陈毅如此担保,虽无话可说,但其内心唯恐北洋军开进外蒙,会引起仍驻库伦的旧俄领事的干涉,更担心外蒙自治当局的权力被削弱。不过,蒙方也知道自身力量薄弱,为预留余地,便允诺根据局势变化,再行商办。
陈毅将商议情形复电中央,认为“外蒙既不愿派兵入境,自未便强迫”,提出我方仍应先派遣军队驻屯乌得、滂江,暗备不虞。
乌得、滂江位于内外蒙交界处,沿张家口至库伦交通线南北分布。乌得在北边的外蒙一侧,滂江在南边的内蒙一侧,两地距库伦仅数日路程。
第四节 俄德媾和,俄蒙边境局势更加混乱;北洋政府派军进驻内外蒙交界地带之乌得、滂江,相机而动
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缔结和约。关押在西伯利亚的20万德奥战俘获释。这些获释战俘有占据西伯利亚或窜入外蒙境内的危险,以至俄蒙边境局势更加混乱,恰克图边防趋紧。陈毅急忙从自己的卫队中抽调一连赴恰增防,并急电中央,请求催促察哈尔军队从速出驻乌得、滂江,强调无论蒙方是否同意中央派兵入蒙,也无论其能否自己负责防务,我方在乌得、滂江驻兵之事万不可缓。
3月10日,北洋政府电令绥远、察哈尔各派骑兵两营驻扎乌得、滂江,相机前进。3月15日,察哈尔都统田中玉奉命派骑兵一营,由张家口出发,进驻外蒙一侧的乌得。尽管乌得只是一座边界小镇,但这是自外蒙独立、自治以来,中国军队首次进驻外蒙地界,表明北洋政府在俄德媾和后,已暗中开始打破《中俄蒙协议》的制约。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文元和他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