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寒露,豫东平原上就开始播种小麦。大田里的庄稼陆陆续续收回了家,黄澄澄的玉米,被挂在院子里的墙头上,树上,满园金碧辉煌。
黄土地被整理得像一面镜子,光溜、平整。麦畦子打得方方正正,像是开菜园的杰作。路过的人看到那方方正正的打好的畦田总是啧啧称赞:看人家这麦畦子打嘞,这才叫一个周正,这才是种庄稼的好手嘞。
留好的舍不得吃的麦种被扇簸得溜净,里面连个土坷垃、飞草都没有。庄稼人种地讲究着嘞。里面要是有土坷垃或者飞草等杂物,耩麦时会噎耧,成片成片的地段会出不来麦苗苗,庄稼人种地不但辛苦还得细心。
农药拌好的麦种散发出刺鼻的气味,爷爷把麦种倒进木头耧里,扒开仓眼,开耩。拉耧的有五六个人,父亲、母亲、叔叔、姐姐、我、妹妹,全家老老少少齐上阵。 长长的绳子搭在肩膀上起劲地往前拉,摇耧的祖父不停地晃动耧把,耩麦耧和人一样,像一头喘气的老牛,吱吱呀呀地一路叫唤。
拉耧的辛苦,摇耧的更辛苦。摇耧把的既要掌握好麦种的数量,还要掌握好麦种的稀稠,耩麦是个技术活。没有技术含量的人千万不能摸耧把,父亲和叔叔年轻从来没有摸过耧把,弄不好一年的收成会砸里面。
爷爷耩麦是高手,麦种顺着他摇动的耧腿顺着耧铧流进麦垄里。 双脚踏进松软的黄土里让人拔不开脚,拉耧时把人累得气喘吁吁,摇耧的人也累得汗流浃背。走到地头时连腿肚子都是酸酸的。 刚刚实行生产责任制那会儿,家里生产工具少,一切都是靠人工,那时候种地,真正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成八瓣子,一天劳作下来,浑身上下都像散了架一样,回到家连饭也不想吃。
后来,随着生产工具的增加,家家户户都有了牲口,耩麦时,就套上牛耩麦,大大减轻了人的负担,只是耩麦时可怜了那牛儿,因此到晚上给牛喂料时就会给它们多加些麦麸,用来犒劳它们。
到了九十年代,耩麦的耧大有改进,从笨重的木头耧改成了轻利的铁耧。记得有一年,我家婆婆以一百八十元的价格买了一个耩地耧,使遍全庄,后来使着使着也不知道传谁家去了,一个铁耧从此没有了下落。
二零零零年前后,耩麦耧进入了机械化,机播耧不但定量精准,耩麦时深浅一致,耧间距间隔也很合理。农业机械化地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减轻了农民劳作时的辛苦,这不得不感叹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现在随着大型机械化的逐步加深,农民种地不再像从前那么辛苦,从前半月时间才能种好的土地现在两天就结束了。原始的摇耧播种只能在电视里的画面上去寻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