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时候,女儿学校发了张电影单,让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去看电影。单子上写着名字叫《父母的爱》,超级催泪,带好纸巾,该片获得了华表奖百花最佳故事奖,还被几个部定为必看催泪电影。
其实看到这个单子的时候,我抱着怀疑的态度。一是特简单的一张纸,感觉很low;二是既然获得了百花奖,华表奖,就算是提名怎么都没听过;三是现在的人动不动就喜欢百度下,我也不例外,跟同学家长百度了,根本找不到这片子,只找到了叫《爸爸妈妈的爱》的电影,感觉内容可能是的;四是只在一个电影院播(我们这里可是有5家电影院的),只放2天,淘票票上也无任何信息。所以去不去还是在考虑中。
周六早上8点多,就有家长在电影院发回近况,人山人海,都是带着娃娃去的。让我们心里很不舒服的是居然要收钱。而且大人60一张,小朋友凭票30一张,必须一人一张票。这个厉害了(手动大拇指)。以我多年来各个影院看电影的经验,其他电影2D的大概就20多一张,3D的30左右,如果是进口大片可能接近40一张。进口大片的IMAX大概80左右一张,档次低些的IMAX60一张。除了IMAX儿童半票外,其余的都是130cm以下儿童免票。但是看IMAX真的是视觉享受,皮沙发,超宽敞,屏幕超大,在这样的情况下60一张,感觉还是值的。所以看到这个电影的票价,我还真的就好奇了。大概中午的时候,有家长又说降价了,30元可以一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去看了。原因嘛,有人投诉到教育局了。呵呵。
我们当然也要看,要不然她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看了的家长说,就是网上搜到的那部片子。于是我们打开某个视频网站看起来。快进了些看完,故事梗概也了解了些。这里不说演员,也不详细谈感受,就粗略的谈下。
电影要表达的主题表述完整了,也基本上是三观正确,也算是充满了正能量。拍摄手法就不谈了,我可能也表述不太准确(这个需要学习)。但说这是部电影?我倒觉得是电视电影,有点像央6有时放的自制电影一样。或者是央12的普法故事的拍摄手法。再说说要表达的,其实就是父母无私的爱和子欲养而亲不在。其实要感受这个主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就说一个短视频。《十八岁》。一个中年油腻男人突然有一天穿起了高中校服,上下班,在公共场所视频聊天,大家都以为他是为了出名想成网红,公司领导以为他病了需要休息。原来他的母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老年痴呆。这个病医不了,连发病机制全球科学家都没弄明白。他的母亲只记得相册里穿着校服笑容灿烂的18岁的儿子。他拒绝了把母亲送入疗养院,从衣柜里拿出了校服,决定活成妈妈记忆中自己的模样。他提出了辞职,因为想在他母亲还记得他的时候多陪陪她。视频我没敢点开看,光看介绍就泪目,也想起以前央视的一则公益广告。难道看了这些广告或者小视频大家就没有触动吗?
昨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症日,京东健康推出的这个短视频。同样是真实事件改编,为什么有些就很能引起共鸣呢?我想可能是因为这部电影拍摄时间是2011年或者是2015年(网上显示的不一样),呈现手法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了吧。我女儿她觉得有些假,有的家长在电影院看睡着了。在主题思想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用更能接受的方式让大家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动呢?
总之,吃相难看!
注意吃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