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小學時要上毛筆課,就是上课时大家看著字帖來寫毛筆字,
老师就坐在讲台,讲完『永字八法』,就不再理我们了。
由于自己怎么写都写不好,妈妈就提议让我去学毛笔字,
教毛笔的老师是位60多岁老先生,在公寓楼上一个房间里教学,
周六的下午,十来个小朋友在没开灯的屋子认真练著毛笔字。
由于我刚来学习,老師要我寫练习『一』,从基础开始。
每週上一次課,就这样我连续写了三周的『一』,
有一次,老師拿起我写的字给全班同学看,
说著:大家看,这『一』写的好像毛毛虫阿~
从那天之后,我就不再去上课了,
我想是我害怕被嘲笑吧,
如果,老师能慢慢带我,适当给我些鼓励,
我想一切都会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难为?
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传递者』,传递知识、技术、态度、能力,进一步诠释、引想、影响学生。
1.用而优则教是错的
老师多半是因为某领域做的很好,开始想将这么好的知识、技术教更多人,
只不过,很多老师自己用得好,却不知道怎么教,
因为「会用 ≠ 会教」
这样的情况在艺术领域最多见,老师通常都很会画,
上课方式多半是示范一次,然后学生开始练习、观察、体会,
我的毛笔老师就是如此教学,
结果就是,我不再喜欢毛笔。
2.会做是『输入』,懂说则是『输出』
好的老师从自我输入开始,但要将内化的知识、技术教人就是『输出』,
『好输出』需要『好方法』,每位老师都要学习好的输出方法。
我借传播符号学基本模型来说
香農和韋弗(Shannon & Weaver) 模型信源:老师有的知识、技术
编码:将这些专业知识、技术,转换成学员可理解的方式
信道:这些知识传给学员的方式,例如,有线上、线下等...
噪声源:学习时存在的各种干扰
解码:将这些知识进行理解、吸收
信宿:接收知识的人
好的学习者,是能掌握好的信源(自己脑中的知识、技术系统);
好的老师,则要学会关注整个输出的完整过程
其实”教学”是需要学习
3.老师是善谋者
老师,有朋友跟我说「你的思维导图画得真好,要我去教他」
老师,你把我的思维导图教得太好了,大家看了我的图想找我去上课
老师,你上课的活动我试著用了,怎么效果跟你用不一样
以上是学生经常跟我们说的话,
看老师带领教学活动很顺,自己模仿带却产生卡卡的节奏,
其实对象不同,教学活动也会不同,
甚至短时数跟长数课程设计也不一样……。
一场教学是设计出来的
那该怎么设计呢?
这说来就话长了,你有三天两夜的时间来听我们说吗?
品思规划出3天2夜的思维导图师训班,
有系统的完整分享『如何成为思维导图老师』,
如果你已经是思维导图达人,
这3天2夜让你「会用也会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