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去实践吧
“习”,毫无疑问是第一句话的重点,历来有众多解释,我比较偏信于“实践”这一解释。“学”一般来说就是理论上的学习,例如课堂上学到的一句名言、一个公式。倘若只是“尽信书”,不若无“书”,所以我们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徜徉于自我的精神之海中,的确是一番享受,但倘若当我们醒来之时,无衣无食,无故无亲,更无所思所想,那是何等的悲哀!谈什么乐趣呢?千万不能成为一个只会说教的口舌之辈,让我们挥动双手,双脚踏地,享受实践带给我们的乐趣!
(二)去交流吧
“朋”,即朋友,但这第二句中的这个字,依我之见,多半是不太来往的朋友。古时交通极其不便,来往者多邻里宗亲,句中“远方来”一词不禁有种疏远之感,似是只见过寥寥几次的友人。让人不禁怀疑,千里迢迢,莫非有所求?
或许这位朋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万一不是,只是来见一面,甚至送礼的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倘若真是如此,那是何等的快乐呢!如若反之,来有所求,也不必苦恼,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交流才会发生变化,或紧密,或疏远,这是一次“实践”的机会呀,这又是何等的快乐呀!与他们交流吧,去看看他们是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三)去TMD吧
前半句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人不知而不愠”。做到的人可被称为君子,尤可见其难。“不知”即不了解,“不愠”即不生气。但有多少人,能放下别人对自己的“偏见”,又有多少人能选择释怀与宽容。所有的实践都有一个结果,是好是坏,全由自己的内心,而非他人一己之见。
我们不奢求世上所有人都了解自己,但我们可以有一颗恕他之心。“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个世上,我们就是一个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不会因为读者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更不会改变故事的结局,我们也是如此。自己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别人的偏见,去TMD吧!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前两句的推论的逻辑,略显不合理,尤其后面一句“未之有也”,过于绝对了,可能是想表达一种语气。这段话强调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是绝对的认同,但至少我们从中能看出孝悌的重要性。做人要讲孝悌,这不必赘述,但我们此观人,值得一叙。
我们一出生,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家庭中,直到长大,我们去闯荡社会,再建立一个小小的家庭。陪伴一个孩子最长久的便是他身边的亲人,而他对身边人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是对其他人的态度。怎么看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对身边亲人的态度。如果将来你有意愿成为陪伴他(她)一生的人,那么这边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