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动议的流程有六个主要步骤,按照六个步骤执行完毕,一个议题的讨论就结束并形成决议。我们称之为动议六部曲。

上一讲介绍了动议,这一讲介绍附议。
附议代表同意该动议上会讨论,但不代表同意或反对该动议本身。
这样做的目的是平衡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利益。罗伯特议事规则(简称罗规)强调民主与平等,与会每个人都有权力提出动议并付诸会议讨论和决策。为了防止动议泛滥,避免将会议时间花费在只有一个人关心的问题上,就需要一个平衡。提出动议之后,如果得到附议,哪怕只是一位与会者(非提出者)的附议,就可以上会讨论。如果没有得到附议,则证明与会的所有人(除了提出者)都认为这个动议不值得讨论,该动议就不能上会讨论。
附议的方法很简单,不需要取得发言权,只需要举手喊出“附议”即可。只要得到大于等于1人的附议,动议就要上会讨论,在后面的发言中,与会者必须用“赞成” 或“反对” 表达立场,不要再使用“附议” 这个术语。如果真遇到没有附议的动议,主持人应该当场再询问一遍“有没有附议”。
所以,想要否定某个动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附议,让这个动议根本没有机会被讨论。但要注意的是,在同一次会议中,没有附议的动议可以反复提出,而被否决的动议则不能在同一次会议中被再次讨论,除非有人动议“重新考虑”。因此,许多时候反对者也会附议,并有信心在表决时否决这个动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