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之光读书
情绪价值、非理性与经济学

情绪价值、非理性与经济学

作者: 蓝矿 | 来源:发表于2023-09-21 15:14 被阅读0次

    “理性人”假设无论是在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经济学,还是今天占据学界主流的,源起马歇尔且以芝加哥学派唱重头戏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基本上都是基础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学家们从理性人出发,揭示出人的供给与需求的社会行为,推论出人们看似利己,追求私利的行为,最终是如何促进公共利益的。但是在这个推导过程中比较明显的软肋就是:没有给予人们的对于“情绪价值”的需求给予充分的考量,予以足够的重视。于是就给反对者提供了瞄准的靶心。

    实际上,人并非始终理性,也并非始终追求物质方面的个人私利。除了可以获得审美享受,促进身心健康的艺术欣赏,除了做慈善捐款,即通过明显的利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实现另一种形式的利己外,有的人则会为了有利于大众的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或许可以算作是高层次的理性),有些人则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出于对主观价值的迷恋,做出和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内的长远利益明显背道而驰的行为,比如为了追星而自杀等。

    所以个人偏好、情绪和情感之类的非理性因素占据了生命中的许多内容与空隙。为什么同样质量、外观、形状、大小、寿命、服务、操作的便利性并且价格等硬指标相同的两件产品放在客户甲面前,但客户甲最终宁肯选择质量次一点,口碑差一点的那种产品?那是因为他家的上一代人也使用过这款产品,或者因为这款产品的名称好听。所以情绪价值也能够作价。

    许多合法的商业广告,非法的坑蒙拐骗等也正是利用了人的天性中的,冲动于一时的非理性弱点,依靠暂时满足人的情绪价值来获得利益。尽管从长远来说,人们的非理性冲动会被理性考量所纠正,人心回归理性,但是在外界的诱惑或者内心变异的情况下,新的非理性冲动又会出现。由于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所以世界上有许多以满足人们的情绪价值为主要目的,获得收益与利润的产品。

    像如今为大众有所耳闻,并且很具代表性的心理咨询,就是一款为满足人们的情绪价值的特殊商品。并且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或准商品还有许多,比如小说、散文、诗歌、音乐、舞蹈、绘画与雕塑等文艺作品,比如那些邀请别人打赏的网络心灵鸡汤文,那些隐形的以奉承拍马获取个人利益为目的的行为,那些在两性交往中以男性为多的“舔狗”等等。

    其实,所谓的情绪价值并非纯粹属于空中楼阁,情绪价值的提供方也并非全是华而不实。套用过去哲学课中讲到的,精神与物质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持久向上的情绪价值,可以给人带来精神的振奋,自信的增加以及身体的健康。会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与办事效率。尤其是以博爱和艺术审美为主的情绪价值的提供,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是与博爱和艺术审美相反的,宣扬自我中心,挑起仇恨,煽动对抗之类的情绪价值品,则会让人变得更加狂妄自负,捕风捉影,浑身上下充满对他者的嫉妒、对抗和戾气。

    或许正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身上具有许多非理性的冲动与行为,于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干脆揭示出“人的行动公理”,即“人的行动是有目的行为”作为经济学演绎的起点,并且从逻辑推理上,给予这个公理以严密的论证。这样一来,只要是人的行动,不管它是受到理性的支配,还是源于非理性的驱使,其最后的结果都将是“合理”的,而不是发生在某些人身上的,“脑子被枪打过”后的咄咄怪事,它们完全符合“主观价值论”,然后也会有“客观”的价格与之相匹配,最终获得动态的供求均衡。

    这里再想补充说明的是:许多理性的东西,比如思想、学问与知识等,一旦提供给需要它们的人,并且被需要它们的人所接收、消化与掌握,随之也会在获取知识,激发思考的同时,让接受者收获心灵开悟,灵魂畅亮的“情绪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绪价值、非理性与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dz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