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你的家庭像什麽?
你是否曾經想過你的家庭像什麽?
首先,你覺得你的家庭生活好嗎?
大部分的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們的反應幾乎全是愕然不解。他們想:家就是家,一切都已注定,有什麼好壞可言呢?除非家中發生嚴重的問題。例如離婚、兒子變成流氓、破産…等家庭危機時,人們才會問:「我的家庭怎麽會變得如此?」平時多半逆來順受日復一日・較少人會對自己的家庭生活發問。
其次,你喜歡你的家人嗎?你信任他們嗎?同樣地,你的家人喜歡你嗎?他們信任你嗎?
在我的經驗中,人們一旦被問起這個問題時,他們的反應·同樣愕然不解。他們説:「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既然是同一家人,那麼彼此互愛互信似乎是理所當然,毫無疑問的………。」可是,一經反覆思想:「事實好像也不尽然如此。」於是又跌入迷惑中。
接著,第三個問題是當你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時,你覺得有趣嗎?你會感到興奮嗎?
記憶中,很少有人肯定地告訴我:是的。可是,多半的人,卻是年年、月月、日日、就如此無奈地、沉重地過日子。家庭生活對他們而言彷佛是一個負擔、一個不可改變的命運。
以上的問題,若都答「是」,那麼此種家庭生活是滋潤的。若是回答「不是」或者「不經常如此」,那麼家庭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麻煩。
想想看,你的家庭是否有麻煩?
有麻煩、有問題的家庭是什麽樣呢?
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家庭氣氛聞出味道。有的家人相處氣氛冷淡、不自在,每個人面無表情的、反應冷漠的。雖然彼此仍有應對,可是雙方保持距離,不願靠近;來往間,不但無趣味可言,而且充滿厭倦和無奈感。也有的家庭充滿壓力,讓人感到頭眩,似乎隨時都可能爆發不滿、失望、爭執……等事件。
每當我參與這些家庭工作時,我會特別注意自己身體的反應,有時發現我的身體自然紧張起來——胃縮著、肩促著、眉緊蹙著、牙咬繄著,感到頭昏昏沈沈,甚至於頭痛起來。這種經驗可以預測生活其中的人,長期下來,多多少少的身體疾病,例如頭痛失眠、胃病、腰酸………等,是由這些家庭氣氛下發展出來的。「利用身體來説話」這是人類對外界自然的反應。可惜的是,這些微妙的事實・人們非但未能察覺,甚至加以壓抑或否認。即使身體症狀都出現了,仍然不知其所以然。臨床經驗上發現,這和心理狀況是有很大相關的!
在一個煩惱的家庭氣氛下生長的人,臉部表情往往是僵硬的、冷淡的,或可憐兮兮的,眼光下斜,聲音不明朗,耳朵常在聽而不見的狀態。家庭成員彼此間的关係談不上任何愉快可言,相聚只是一個天生下來固定地持續「無冤不成夫妻,無仇不成父子」。大人忙著告訴小孩「什麽應該做」「什麽不可以做」而從來不去體會小孩子真實的心境。小孩在此種氣氛下成長,他學會不發問也可以説不敢問:「我是誰?」「我是什麼樣的人?如何享受有趣的人生?」
當我與此種家庭相處幾個小時下來,我常常会怀疑生命遺麽可貴,為何生活卻这般無奈呢?有的人利用外界忙碌的生活,例如工、不断活動,藉以逃避家庭關係。這種無無助的感觸,常常會令我感到心酸。
萨提亚《家庭如何塑造人》第一章但是,往往在這種無望、無助的氣氛下,卻常見家裹的某個人——母親、父親,甚至其他人——嘮叨不休,試圖努力挽回家庭的親密關係。可是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形成家庭固定的關係之後,家人仍舊在疏離沮喪、乏味憤怒的狀態下生活,而失去應有的歡樂及喜悅。
在變遷的社會中,由於處處謀求功利,因此許多生活形态與人際關係,充滿了相疑與相拒,往往忽略了人性的保護。但是,我相信家庭是與外界社会截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滿愛、關懷,及暸解,成為一個人養精蓄銳的場所。但是對那些在痛苦家庭氣氛下生長的人而言,這些美景袛是夢幻而已。從外面回到家,常常感到一切如舊——彼此勾心門角,互相猜忌責怪,在這種社會與家庭的雙重歴力之下,不禁感到日子過得痛苦和艱難。
你願意你的家庭如此下去嗎?其實,又有誰願意這樣呢?祗是大多數的人總以爲家就是如此,也就毫無疑問地接受了這個狀況。他們認爲既然生長在如此的家中,就得這樣生存下去,這是無法改變的。
你想想看,你的家是否如此?你朋友的家、你親戚的家是否亦是如此麻煩,充滿問題呢?
什麼是滋潤的家庭呢?
整個家庭充滿真誡活力及愛,家庭份子的智慧精神和心靈是一體的。每個人說話時・有人傾聽;同樣地・別人說話時・他亦会专注。彼此關心,無所顧忌地流露任何知覺及感觸,即使是痛苦的,或是不願意的。成員除了被關愛外,也被認定爲有價值的。因此,他可以享受任何做人的權利;尤其是尝试做錯的權利他可以不必害怕做錯,因為家人會認為他是從學習錯誤中長大而諒解他。同樣地,他亦會如此對待家人,彼此互信、互敬及互愛。
在滋潤的家庭成長下的每一個人,他的模樣是聲音優美清晰、身體骨架柔順、臉部表情自然輕鬆、眼光柔和正視,以及友善開放的人際關係。
家庭環境是明亮、順暢和舒服的;但未必是豪華、美麗或端莊的。記得有一次家庭訪視,見到客潮廳擺著豪華絲大型沙發,酒櫃上陳列世界名酒,而牆壁四周嵌著彩色明鏡。如此擺設令人懷疑家人怎能輕鬆享受呢?那袛是一種滿足炫耀的展示而已。另外一次家庭拜訪・一進門就見到裝滿許多書的書櫃,客廳亦然,起居室也是一樣到處擺著書。這是一個用來訓誨、引導的家庭。每個成員必須是方方正正的,真是辛苦!家庭的擺設是爲了什麽?爲了展示?為了地位象征?或是爲了生活目的?家庭環境是爲了生活目的而設的,既不是展览,亦不是炫耀。
理想的家庭氣氛是和樂而寧祥的,有靜的一面亦有動的一面。靜的意思並非是小心翼翼;而動的意義也不是大聲喧嘩。動靜之間,充滿著秩序,但並非刻板固定的。例如説話時,家人不必搶著講,因爲滋潤的家庭中,每個人都知道他有説話的機會,袛要時候一到,他就可以發言。在這種充滿秩序的氣氛下,小孩可以學習到各種適應的行為,因此發展出個人的價值感。例如,我們常見到一種家庭現象——小孩渾然不知父母多忙碌,常常大聲嚷著:「嫣媽,我的皮鞋在那裹?」「爸爸・我要喝開水。」這些要求原是小孩因能力不足,所發生依頼本能的求助。可是父母彼此反應就有所不同!※
在麻煩的家庭裹,父母會不耐煩地,或生氣地大叫:「你自己不會找嗎?」「搗蛋!走開!」甚至罵道:「你怎麽這麼笨!」小孩因此感到失及挫折。屢次經驗過後,他會認爲「別人是不會理我的」「我是沒價值的」,長大後更形成「你若不聽我講話,你就是不關心我。」形成一種忽略環境因素的態度。※
萨提亚《家庭如何塑造人》第一章但是在滋潤的家庭中,父母會説:「小佳,媽媽正在忙著燒菜;有什麽事,待會兒再説,好嗎?」或者「小佳,事情急嗎?若是不急待會兒爸爸再幫你。現在不行,因爲爸爸正在看書。」在這種父母很清楚描述狀況的反應下,小孩得知父母的忙碌情況,因而學習到「這個時候是不適合的」,並發展出判斷環境是否適宜的適應行爲,同時也培養個人的慣值感。在父母真心的教導下小孩可以學習到許多適應行爲的經驗;也因而培養出自己的價值感。※
在滋润的家庭中,成員無論在任何年齢,都可以用撫摸來表達關!此外,物質上的照顧亦是一種關懷,例如:媽媽煮一頓好吃的飯讓小孩吃,或者先生帶太太去看一場電影。但是關懷的表示不袛是在物質方面而已;更由説話,甚至互動行爲上顯示「我們是生活在一起的。」尤其是撫摸的舉止更讓彼此感到關懷之意。一旦遇有小孩因做錯事而心生害怕父母必須教導的狀况,若是父母能在説教前輕握著小孩的手輕搭著小孩的肩,或是抱著小孩。小孩心靈必然寧靜聽訓,而不是恐懼敵對。※
在這種心連心的關懷下,家人可以自由交談,無所願忌。甚至藉以發洩現代家庭在外所遭遇到的紧張競爭、挫折等情緒經驗。例如:有一晚,每當小孩子跟爸爸講話,爸爸都顯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小孩説:「爸!您今天講話很衝!您是不是心情不好?」爸爸回答道:「嗯!抱歉。我今天工作很忙,感到很累,想清靜一下。所以當你跟我説話時,我並不喜歡。」反之,若在麻煩家庭裏・小孩一問之下,爸爸可能會回答:「沒有哇!你煩不煩?小孩子不可以管大人的事。」如此一來以後小孩怎敢表達他對父母的關心呢?※
家庭成員相互體諒
同樣地,除了關懷之外,相互的體諒亦常常出現在滋潤家庭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之間。在家庭里,父母必須從小就教導孩子培養此種相互體諒的態度。※
滋潤家庭中成員們共同計劃活動,訂立約定,分享行動。但是,若發生任何意外情況,以致於計劃不能實現時,彼此可以互相溝通,暸解事實變化,進而取消計劃。例如:父母與小孩約定星期日全家到動物園玩;不幸,父親突然接到一份星期日開會通知,届時務必參加。於是父親轉告家人:“小興小佳,对不起!爸爸星期日必須參加一個會議,這個會識很重要,爸爸必須出席。因此星期日带你們去動物国园玩的事,不能去了!我們是否可以改期?好嗎?”這次因事取消,但是下回父親必須確實履行他的諾言。在父親如此清楚交代下,小孩雖然感到失,但是他食会學習到“世間的事不能事事如願;可是亦非绝望”的事實,而培養富彈性的觀念與態度。※
通常父母在此種意外下的反應是:「今天不去動物園。」小孩:「為什慶?」父母:「還要問什麽?不去就是不去!小孩子有耳沒嘴。」孩子哭泣,口中嗚鳴。父母:「去你的!×××…“…你怎麽這廢壞!不明白事理!」試想,如此經驗累積下,小孩會有什麽想法?他會想「大人都是不講理的」「爸媽不疼我」甚至「倒楣!我碰到的事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啦!」因此造成較低的自我價值感!※
父母的管敎態度影孩子極大
父母必須意識到自己是整個家庭的领导者,他們有任敎導小孩認識人類的真實面進而暸解人生。領導者的型態是民主的;領導者的能力並非是天生的,而是學習的。這些領導能力如何學得呢?
1.利用身體的接觸,表示關愛。尤其是在責備小孩做錯事時,父母仍然將小孩用臂攬著;這種身體接觸是在傳遞一種信息:雖然你做錯了,爸(媽)罵你,可是爸(媽)還是愛你的。
2.分清夫妻間的相異和了解不贊成的情境。避免遷怒小孩或造成小孩學習混亂,影響小孩的自我價值感。一般説來,夫婦關係不良,小孩就會教不好。原因就出於此:「爸常説媽不好,而媽卻説爸不好,到底誰好?爸若生起氣來,就罵媽媽就罵我,媽生起氣來就罵爸爸轉而打我・結果是我最不好!」
3.傾聽小孩講話,必須儘可能地心到耳到給予適時的安撫、關懷和暸解。如此一來,小孩也會學習到這一良好的傾聽態度,進而促進家庭的和諧,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父母最大的毛病,就是忽略小孩是「人」,認爲小孩的事沒有一件是重要的。
4.改变“怕出事”的觀念及「防出事」的態度。
小孩子不會蓄意變成壞孩子,如果他們做錯了,正意味著需要父母給予指引和鼓勵,所以「做錯」是「成長」的墊腳石。如果子女在做錯的經驗中,仍然知道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感覺有自尊,那麼他就不會做出糟踏自己的事來。曾經有個十二歲男孩的父母發現「一向很乖」的兒子偷了錢打電動玩具,父母除了懲罰、惡言警告以外,兩個夫妻之間还大吵一頓,認爲兒子這種「不良行爲」是變成“不良少年”“太保學生”的前兆,如何防止再“出事”成爲父母的焦慮。顯然這對父母過分焦慮孩子「變壞」,我的建議是,多學習如何傾聽彼此的談話,多利用身體的接觸,以及適時地暸解子女的感覺和需要”而且務必改變「怕出事」的緊張態度。
養育子女恐怕是世間最艱難的事業·需要父母兩個工廠共同经营,産生產品。滋潤家庭的父母了解到「問題」總會有的,因爲生活就是不斷克服問題的過程。他們將有能力找解決的方法來面對所出現的問題。麻煩的家庭則不同,他們的精力全部投注於毫無希望的陷阱裹,以此防止問題發生,所以一旦問題發生——它必然會發生,反而沒有餘力找解決的辦法和資源了。
其中最大的差別:滋潤的家庭知道「改變」是不可避免的,子女們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滋潤家庭的成人也要不斷的成長和改變。環繞著我們的世界更是日新月異的,滋潤的家庭理應接受這個事實;視其为「活力的一部分」,用創意力來經營滋潤的家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