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期间,有个推送把东京和中国北京比较,比完再夸北京开幕式多好。实际是北京开幕式在当时2008年国家GDP没有多高的情况下用了巨大的财政投入。而东京奥运会在2021年因为疫情,所以本来是振兴日本经济但是没有用处。
推送把人们的情怀用比较来产生,还用不同时期的开幕式比来显示北京。这种是把人当什么?增加虚荣,激起安慰剂。如果政治许诺的“梦”是容易形成刚需的产品,那推送的肯定是把人当成了受众。
可笑的是对日本有什么用?即使赛场违规、裁判吉祥物,但是奥组委甚至于世界组织采取了什么?政府除去施压运动员、“大棒和胡萝卜”选一个,还有什么吗?
美国用“大棒胡萝卜”对所有国家,为什么用这些对待人们,而人们竟然觉得是对的?这太可笑了吧?封建制度下的家长制在商品经济下,还能作为一种面纱去对待人。
市场经济下,制度还是原来的。说日本的坏话是种“精神?”法,这种方法无益于民众。不过是增加盲目性、自大性而已。
不管日本如何低或者高,为什么播出的是强项?看到的是大幅的图片和名字,好像失利是日本的责任,俄罗斯也同样有“裁判不公”,为什么非要民众增加“情怀”,而不是平常的看待?可笑的是媒体也用来渲染形象,不管市场多大,市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但是不代表国家已经是“发达”了。
之前有个区分可能合理一点,美国是“老市场”、是“新兴市场”。既然欧美制度和制度有不同。就像有个人一直食用面包,告诉别人他多富裕,而别人食用米饭,难道需要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人穷吗?
本来私域成了公众审判、裁决的地方,结果现在是民众三权。好像有什么案件先放上社交媒体,那民众还有半点空间可言?
媒体的工具化,疫情时候的“恐慌”,到现在的“发达”。
本来社会浮躁,民众增加的是“赶上热闹”的紧迫、分享即时信息的开心和便利性、扎堆欢腾的多数。但是实际的收获几乎没有。
要是用有闲阶级的多余时间来衡量富裕程度,那按照参与度来说,人人都是富豪。
(7.23-8.8 8.15、16写的,有延迟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