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一个写作业很“磨蹭”的孩子,你会做何反应?
是冷静地分析孩子写作业慢的原因,再找对策,还是不停催促,直至忍不住高声呵斥埋怨?
无论现实中的我们如何,心里都还是更希望自己是前者,因为比较而言,前者的行为显然更“理性”,后者却十分“情绪化”。但事实上,二者的行为,都与“情绪”密不可分,即使在人们的认知中,被认定是“理性”的行为背后,也有情绪的参与,只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
正如列纳德·蒙洛迪诺在《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以下简称《情绪》)一书中指出的:情绪与大脑的神经回路浑然一体,与我们的“理性”思维回路也密不可分。情绪在我们的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甚至比理性更加重要。

列纳德·蒙洛迪诺是位通才,他是理论物理学家、科学作家、编剧,也是游戏制作人。
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是史蒂芬·霍金的同事。作为科学作家,在霍金的《时间简史》风靡却被吐槽看不懂的情况下,霍金只好拉上蒙洛迪诺,合著出版了一本普及版,后来的《大设计》也是霍金与蒙洛迪诺的合作成果。作为编剧,他是著名的科幻电影星际迷航系列的编剧。作为游戏制作人,他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罗宾·威廉姆斯和迪士尼公司合作制作的游戏获得了数项大奖。
列纳德·蒙洛迪诺在新书《情绪》中,结合脑科学、情感神经科学的前沿新成果,揭示了决策过程中,情绪是如何暗中调整人们大脑的思考模式,权衡各类行为的潜在成本和收益,并影响决策结果的。
情绪相当于一种功能背景
我们再次回到之前的场景中,孩子写作业十分“磨蹭”,作为家长的我们终于忍不住向孩子发动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咆哮。但在冷静下来后,我们却很可能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后悔不该如此。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场景,我们先后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蒙洛迪诺在《情绪》中告诉我们,这都是情绪惹的祸,因为情绪就是心理活动的一种模式,相当于一种功能背景,会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去协调大脑中的众多程序,并使这些程序彼此间不会发生冲突。
我们向孩子咆哮时,与冷静后,是处于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就像手机的低电模式,与正常模式。正常模式下,手机在后台默默执行着各项任务,同时也时刻等待着你呼唤“小艺、小艺”或“嘿,Siri”,为你提供全方位服务;但当电量偏低后,手机会智能化处理后台程序,按你的需求关闭那些并不重要的程序,只保留与你生存相关的通话及短信收发服务。
孩子写作业时的“磨蹭”行为,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充满忧虑,在我们看来,这种拖拉行动无法应对当前社会的快节奏,他们会因此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毫无优势,于是可能会失业,会陷入贫困……
“进化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出怎样行动最有可能促进你的健康,最有可能防止你过早死亡……”因为孩子写作业时的“磨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未来可能受到的“死亡”威胁,因此大脑切换了功能背景,就像手机从正常模式,切换成了低电模式,恐惧的情绪开始悄悄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情绪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
蒙洛迪诺在《情绪》中讲了一段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和儿子去沙漠徒步,黑幕降临时,他们吃掉了所有干粮,喝掉了全部的水,更糟糕的是,他们迷失了方向。本来又饿又冷的蒙洛迪诺,突然害怕起来,而就在恐惧在他心里越发盛大的时候,他一点儿也感觉不到饿了。
原来恐惧之下,人们的感官灵敏度会提高,饥饿这样会分散注意力的其他感受就会被抑制。“低电模式”下,蒙洛迪诺的大脑将优先级设为了“求生”,于是他能冷静思考该怎么做,同时心中有一种莫名的直觉,指引他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于是他选择了遵从内心,带着儿子真的走出了沙漠。

这是因为运气?不,这就是情绪“背景”下,大脑的运行方式。“感官会给大脑提供环境信息,记忆会提供过往的信息,知识储备和信念又会让你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在挑战或威胁面前,人类的大脑在进行着复杂得难以想象的心理层面的计算,这些计算有些我们可能会有清楚的意识,但大部分都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受着情绪的引导。
简言之,情绪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一直在帮助我们调整大脑对各类问题的应对方式,从而提高我们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再回到关于“磨蹭”这件事儿,如果是我们的同事,或是随便的路人甲,最多引发我们的轻视,甚至可能我们连轻视的感受都不会有,就能一笑而过。但当有“磨蹭”问题的人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因未来引发的恐惧感出现,我们心里的愤怒也被点燃了,于是我们咆哮了起来。
如何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你是不是在疑惑,咆哮虽然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恐惧而被点燃的,但咆哮本身,却并不足以提高孩子在未来的“生存能力”?
没错。咆哮这一过激行为,并不理智。也就是说,虽然蒙洛迪诺和儿子在沙漠遇险的事情里,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问题上,情绪引导我们做出的咆哮行为,却不算一个正确决策,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与人类远古祖先所生存的环境相比,我们现代人面临的真正危险要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面临恐惧、焦虑时,十分容易反应过度。对孩子的咆哮,便是一种过度反应。
人类进化出情绪的时代,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截然不同。用蒙洛迪诺在《情绪》中的说法:“有些情绪无法适应我们今天的生活,尤其是过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可能存在严重的弊端。”
那么我们要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在面对孩子只是写作业“磨蹭”时,就忍不住咆哮的过度反应呢?《情绪》中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有效的方法:接受、重新评估和表达。
我们要接受的,是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然后关注自己能做什么,并尝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
我们要重新评估的,是思想中的消极模式,并将其改变为理想的模式。重新评估的方式,要求我们要建立对情绪的自我的意识,在了解自我感受的前提下,再通过新的评估,缓解自己强烈的情绪。
至于表达,就是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达到减弱愤怒等负面情绪的目的。其原理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可增加大脑前额皮层活动的同时,减少杏仁体的活动,从而产生与重新评估类似的效果。如果因性格内向,不擅长语言表达,以书写的方式将情绪表达出来,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由于篇幅原因,关于书中提供的情绪管理技巧,在此只做简要介绍,同时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无论是接受、重新评估,还是表达的方法,都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的独有的情绪“侧写”,因为只有在有自我意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有效管理情绪。
为此,列纳德·蒙洛迪诺在《情绪》中,特别设计了可以对自己的特定情绪进行倾向性评估的问卷,用了整整一个章节,帮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侧写”,以便我们能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在生活中夺回对情绪的掌控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