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铃子
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在中国,自杀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全人口的第五大死因,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16万小于18岁的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缘何青少年自杀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个严峻的问题,而青少年自杀又受着怎样的影响,下文我们会用三个方面来分析:
青少年自身原因引发自杀
1、人际关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以前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行为习惯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于是相处过程各种不适应和纠葛,导致了压抑和人际压力。被隔离和孤立都是极其痛苦和难以忍受的。
2、专业不满意:专业的选择不是自己喜欢和能力范围内的,有些是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有些是因为社会的期待和发展,但自己无法无法完成和好无兴趣,导致压力的形成。
3、学习压力大: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中学有极大的不同,依赖自身的自主和主动学习,如果以前缺乏这样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可能造成无法适应,导致压力过大。
4、家庭条件:家境贫寒,在那个阶段都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包括坏境和人际交往,而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人也极易自卑,导致不自信,没有朋友等。
5、情感问题:青少年阶段本身就充满了矛盾,稚气与成熟需要共生,初尝爱情滋味,但冲动,缺乏稳重,所以常常会很冲动的处理问题又或者承受不住失败带来的伤害。
6、就业问题: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出来,高不成低不就,工作更是难找,且青少年尚未清楚未来的方向,还在摸索阶段,此时,就业也会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7、心理疾病、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问题。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1、过分保护式的父母教养方式。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依赖性太大,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心理脆弱,通常受挫性差,一点的困难都会觉得难以忍受和不能解决,因而采用极端的方式。
2、过分干涉型父母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通常缺乏主见,遇事优柔寡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上容易产生心情抑郁和焦虑。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事情变化往往适应不了,从而悲观失望。
3、严厉惩罚式的父母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种是畏缩,胆怯、自卑和心理失调,另一种是暴躁、说谎、骂人、不讲理。这种孩子心理不平衡,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4、正常的教养方式是温暖、理解、民主的教养方式。在人格上平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真实需要,使孩子可以申辩自己的观点,在心灵空间有广阔发展的天地。温暖、理解、民主的父母教养方式,也会使孩子善于思考,有主见,富有想象力,能心平气和地吸取他人意见,发展自己,丰富自己。这样的孩子善于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交流。
应试教育的误区
说是应试教育的误区并不是说应试教育的不对,相反应试教育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社会的进片带来了一些正面的影响,也给很多寒门子弟脱离贫寒一个机会。
误区只是指有些地方和学校错误的理解和应用了应试教育。如僵化地追求升学率,在不少学校,教育仍然局限于文化知识传授的技巧。思想品德的养成,能力的培养,素质的训练等课题,往往被忽略。评先评优,统考分数、中高考成绩仍是主要依据。
而“差生”的概念,在学校管理者的心目中,主要不是其品行不端,违纪犯法,而是他们智力欠佳、成绩不好;相反,只要智力一流,成绩出众,即使品行不端,也只是白玉微瑕,无损“好学生”形象。
其实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擅长于实践性创造、有的擅长于理论研究、有的擅长于辞令、有的擅长于组织等等。
所以学校和家长都不应该仅仅以成绩论英雄。佛法都有8万4千法门,行业也有360行,文化成绩所能代表的仅仅是其中微微的小块,我们应该给到每个人发挥其独特之处的地方,也唯有如此,孩子们才不用承受被扭曲的压力和采用自我伤害的方式对待自己或者他人。
当然孩子本人也应该多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如果觉察到自己不适合某个领域要有从头开始的勇气。给自己多点尝试的机会,不需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