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故事巢湖文海人生旅途
学不会沟通,你一开口就输了

学不会沟通,你一开口就输了

作者: 痴人辋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13:35 被阅读0次

    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知识,85%取决于沟通。

    1、把自己看的太重

    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先反思下自己是否把别人放在心上。

    蔡康永曾讲:好好说话其实就是“要把别人放心上”。

    有些人喜欢把别人当成一面收音墙,自己当成主角,根本就没有考虑别人的好恶,不考虑别人感受,自始至终唱着独角戏,最终让别人对自己反感。

    前几天,我认识的两位朋友闹得不可开交,起因竟然是因为一杯奶茶。

    女生因为身体有些胖,所以过年时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定要瘦20斤的计划。

    不过女生也是毅力惊人,几乎每天都在健身房里打卡锻炼。

    就这样大约一个半月。

    前几天发了朋友圈:“庆祝减肥9斤成功,买了杯奶茶犒劳自己。”

    下面点赞很多,偏偏那个男生跑出来,在下面评论:“控制不好自己的嘴巴,怎么能控制体重。”

    事情发展到后面,就是那个男生和我讲,他们俩杠上了。

    问了下他讲了什么,结果这哥们是从营养匮乏,讲到了身材管理,再到人格管理。

    “我的天,她妈妈也没有你这么操心,你瞎搅合啥。”

    结果好端端的友情,就这么给弄得尴尬万分。

    沟通交流就像请客吃饭,不能自顾自的吃得很饱,而是需要照顾客人的状态。

    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让人崩溃的情景:

    回家过个年,就会有一大堆谈话等着你。

    “工资多少啊?”“怎么才那点啊,想当年我……”

    “今年存了多少钱?”“像我这么大年纪,都存了……”

    “多久结婚?”“该结婚了,你不小了。”

    说白了,这样说话给人的感觉就是我不想考虑你的感受,你爱听不听。

    2、错把争辩当攻击

    比起事事争胜更伤人的是恶语相向。

    明代有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在沟通中,难免会遇到争辩,但是争辩不是攻击,好的争辩,可以促进彼此思想的融合,合作的推进,而争辩一旦变成了攻击,那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轻者心情不爽,重者敬而远之。

    想要好好沟通,就要在争辩时,切莫陷入尖酸刻薄相互攻击的情况中。

    看到过一则新闻:

    一位女司机因为汽车停在了不恰当的位置。

    交警准备对她进行罚款时。

    因为不满交警的处罚。

    当街进行言语攻击,最后甚至上了手。

    时间总共长达20分钟。

    结果就是,本来几百块钱的罚款。

    成了拘留候审。

    本来一件通过沟通就能解决的事。

    却因为尖酸刻薄的谩骂,不仅让自己经济上损失,更严重的是让自己的信誉大打折扣。

    就像那位用幽默解决交通阻塞而走红的交警小哥林洪波说的:“你错了,就虚心接受,黑夜没把阴暗罩在你身上,明天的太阳该出来还出来。”

    其实,我们有些时候,少一些固执己见的攻击,多一些换位思考的争辩,事情往往更容易解决。

    富兰克林年轻时,在费城开了一家小的印刷所。

    那时,他正参加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选举,但是就在节骨眼,出现了一篇嘲讽他的文章,并且迅速蔓延开来,这对他的竞选很不利。

    遇到这么一个敌人,很是恼火,但是富兰克林却没有针锋相对的发文章抨击。

    当得知这位议员家中有藏书时,富兰克林经过深思,写了一封短信,说明想借一些书看看。

    当然这位议员也借给了他,最终通过书信沟通的方式,富兰克林成功化解了这位议员对他的误解,为他的竞选扫除了障碍。

    有时候,示弱不是代表奉承,示弱只是换位思考的争辩。

    3、好为人师的说教

    比起婆婆妈妈更烦心的是“我认为你该怎么做”。

    《孟子》有言: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说话误区,就是不自觉地就站在道德高处,觉得自己高屋建瓴,真知灼见。有些人总喜欢告诉别人应该这么做,而不应该那样做,这么做是明智的,那么做是愚蠢的。

    殊不知,当自认为别人的做法有问题时,其实别人早就把你当傻瓜看了。

    比起好为人师,好为己师才是真正的沟通之道。

    有些热心的好为人师者,希望把别人的人生也框进自己的体系,以求寻找到更多的同路人,其实那只是对自我的麻痹,等到药效散去,留给自己的只有难忍的疼痛。

    《宋人轶事汇编》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宋朝有个县令叫钟弱翁,自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好,所以特别喜欢贬低别人的字,每到一个地方,看到自己觉得不好的字,总喜欢取而代之。

    一次他路过一个山寺,钟弱翁看到楼阁的匾额上有一排文字,上面写着"定惠之阁",旁边的题名已经看不清楚了。钟弱翁马上兴趣大发:“这幅字可真是写得不怎么样!”

    立刻叫僧人取下来准备换上自己题的字,可擦拭后一看,却发现是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钟弱翁忙改口说:“这么好的字,怎么不用石碑刻下来流传后世呢?”

    本以为能够彪炳千秋,结果落了个笑柄。

    陈丹青曾说过:“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无知的,所以我不敢随便指点别人。”

    其实,那些好为人师者,师的只是套路,让你看上去收获颇多,最后却以打脸的方式毁了你的生活。

    4、冗长繁琐的沟通

    比起枯燥无味更令人绝望的是冗长繁琐。

    我们常常认为说的越多,越容易说清楚一件事,或者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其实,你讲的越多,反而别人记住的越少。

    我们沟通的精要就在于:言近旨远,文简易明。

    就正如郑板桥作画,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苏东坡作文,行于当行止于当止,二人终成为一代大家。

    有一次,和人力总监闲聊,他谈到了他招聘总经理助理的事。

    当时公司因为发展,事务变多,所以总经理便要求招聘一名助理协助工作。

    招聘除了一些基本职业筛选,还特意出了一道考题。

    要求过了初试的4人同时参加一场会议,同时做会议纪要。

    会议下来,四个人都是信心满满的交上了自己的会议纪要。

    结果,最终录取了小张,那个只写了半张纸的年轻人。

    后来总监谈到了原因:

    “做会议纪要,又不是人肉收音机,谁叫你事无巨细全部写出,那不就成了一本流水账了吗?也不是叫你写小说,还要追求个特殊视角,添油加醋,明摆着歪曲了会议内容。”

    “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想叫面试者记录下我们讨论的问题,将要面对,或者预防的事情,写清楚:分工,步骤,资源配置,时间表,协调办法就行了,小张做到了,所以录了他。”

    简短的沟通未必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沟通总是简短的。

    想想一代文豪苏东坡,

    一生坎坷波折,人生大起大伏。

    终究在抛去世俗凡尘之后,发出了:“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感慨。

    黄公望在耄耋之年,

    着芒鞋,拄竹杖。

    踏遍富春江山山水水,

    用了整整四年时间,与富春江进行了一场真正的对话。

    后来,那些对话内容都体现在了一幅举世名画——《富春山居图》上,流传千古。

    莎士比亚曾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我们常讲沟通要恰到好处,何谓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是极简。

    沟通,用二八法则来解释就是:80%是情绪,20%是内容;80%是倾听,20%是表达;80%是尊重,20%是方法。

    愿我们,多一些积极向上的情绪,少一些消极抱怨的情绪;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自我;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鲁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不会沟通,你一开口就输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kw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