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智力、想象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一、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效率”则只是对“体力工作者”而言。
体力工作者的效率是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事情”的能力
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
简而言之:把事情做对是执行者的能力,而做对的事情,是决策者的能力。
二、谁是管理者
在本书中“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我们每个人,也是自己的管理者,把自己当成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去经营,去做决策,去管理,你就能达成你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如果我们从工作的情形来替管理者下一个定义,我们简直可以说他是组织的囚徒。
2.管理者往往被近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3.使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项现实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组织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最难协调。
4.最后,管理者是身处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对外部现实不能实时把握。
四、对有效性的认识
不管专才还是通才,或者精而后博,都必须提高有效性。
五、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当然可以,卓有成效要求的是能够胜任,不一定要炉火纯青。
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思想上必须养成的习惯:
1.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善用有限的时间。
2.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为成果而工作。
3.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包括自己的,上司的,同事的,下属的长处。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
4.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按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且坚守优先次序。
5.他们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的。他们的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经验:管理者未必都是有效的,所以才产生了那么多的创业失败者;管理者不一定是手底下管理很多人的,只要能担起责任和起到决策作用的都是管理者。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这是一本对所有人都适用的书。
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时间
一、先从时间安排着手
1.记录时间
(1)组织越大,管理时间压力越大;
(2)记录时间都用在哪里。
A、首先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费时间,无助于成果。
B、第二个问题是:“时间记录上的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简言之,就是会授权。
C、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并可以消除的因素:管理者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2.管理时间
(1)、找出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产生时间浪费的因素。
(2)、人员过多,也常造成时间浪费。
(3)、组织不健全,其表现就是会议太多。
(4)、信息功能不健全。
3.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第三章:我能贡献什么
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重视贡献就是有效性的关键。所谓的有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管理都的承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一切都围绕这个承诺做事,那么他一定能主动而且高效的完成重要的工作,而不是在其位不谋其职的得过且过。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
主动的调动自己的全部优势去与他人合作,就算位置改变也能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和新的工作。
专业工作不要求一定通才,但一定是能让人理解和理解别人的工作。
做到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某项决策?是为了宣布什么?还是为了澄清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第四章: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用人所长,而不求其人是完人。可以设置一个组织,使人的弱点不致影响其工作和成就。
我们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一个职位,如果先后由两人或三人担任都失败了,这肯定是一个常人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职位就必须重新设计。
(2)用人所长的第二个原则是:职位珠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这个特别适用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通过锻炼,他可以胜任更多的更难的工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用人时不会只考虑只局限于这个职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如何管理上司
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过什么成就?要使他发挥他的长处,他还需要知道些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
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还需要学习什么,想休从哪一方面发力。
总而言之,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管理者的任务,在于运用每一个人的才干。
第五章:要事优先
卓有成效善于集中精力,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摆脱昨天
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这就是所谓的推陈出新。
先后次序的考虑
如果按压力来决定优先,结果必将牺牲许多重大的要务。
可以帮助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困难;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其实,我们自己在管理自己的时间时,也是要事优先,所谓的要事,就是未来你要达成的目标相关的事。我们要经常问自己现在做的这件事是你未来一直要做的吗?我们正在做的事对你的目标是有用的吗?
第六章:决策的要素
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
一个大型企业,需要有一个统一方向和一个管制中心;需要有责权的高层管理;也需要积极进取和干练的业务经理,他们应该有选择其经营方法的自由,应该有确切的责任和履行其责任的职权,应该有足以使他们发挥所长的范围。应该使他们的成就得到应得的鼓励。
决策的五个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经常性的问题时,也可以借鉴这个五要素,事实上,前几天,我就在为与孩子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制定相应的制度,但似乎在执行上发生了一些问题,有时候,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是孩子的问题。此时应该不。断看反馈印证和不断调整。)
常犯的错误:
1.将“经常问题”视为一连串的“偶发问题”。
2.将真正的新问题视为旧病复发,因而仍旧应用旧原则。
3.对某些根本性问题的界定似是而非。
4.只是看到问题的部分,而没有看清全貌。
决策目标是什么?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说明得越清楚和越精细,则据以做出的决策越有效,越能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反之,边界条件不够明确,则所做的决策不论看起来如何了不起,都肯定是一项无效的决策。
若要化决策为行动,首先必须明确无误地回答几个问题:
1.谁应该了解这项决策?
2.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3.谁采取行动?(决策行动必须与执行人员的工作能力相适应。)
4.这些行动应如何进行,才能使执行的人有所遵循?
决策的最后一个要素,是应在决策中建立一项信息反馈制度,以便经常对决策所预期的成果做实际的印证。
决策是人做的,人难免会犯错误。再了不起的决策,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即使是最有效的决策,总有一天也是会淘汰的。
第七章:有效的决策
决策的开头先搜集事实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没有相关的标准,就不可能找到什么事实。事件本身并非事实。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假设是不必辩论的,却必须经得起验证。经得起验证的假设才值得我们重视,经不起验证者,就只有放弃了。
做决策前如果意见全部达成一致并非好事,那样会让你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有偏颇,就算可能一时正确,随着时间发展,决策也有可能失效,这时就需要有替代决策。
重视反对意见有三项理由:
1.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
每个组织中,所有人都希望决策能对自己有利。唯一能突破这一陷阱,使决策者不致成为某方面的俘虏的办法,就在于引起争辩、掌握实据和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面意见。
2.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3.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不管是政治、经济、社会,还是军事,通常总是“不确定性”极高,就需要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开创新的局面。
一但定下一项决策,就必须全力以赴,切忌半途而废,那样不如不做。
决策与电脑
电脑只是没有生命的工具,是一种“逻辑的机器”。电脑只是笨脑,因为逻辑本身就是笨脑。
科学研究表示,人的大脑分有三个皮层,分别为本能脑,情绪脑,逻辑脑。逻辑脑运行速度:40次/秒;情绪脑运行速度:1100万次/秒,是逻辑脑的20多万倍;本能脑运行速度是逻辑脑的80万倍。
电脑能做的只能是计算而已,决策还得是人来做。
第八章: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
本书讨论的内容前提是: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1.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分析时间记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第二步,是管理者应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3.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
4.要做到要事优先。除了与管理者有效利用时间相关,还与管理者的领导力相关。
管理者的性格特征:诸如远见、自信、勇气。对决策有决定性作用。这就是领导力的问题,所谓的“领导力”,并不是指智慧和天赋,而是指从从皆可达成的专心、决心和目标。
5.有效的决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
有效的决策,固然有赖于一定的步骤,也有赖于分析的能力。而有效的决策,在本质上却是一种行动的规范。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这两种社会需要相辅相成。总而言之,卓有成效确实是必须学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