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云仙子
阅读《华文月刊》总编王继庭先生所撰写的《从品读鉴赏<顺阳河>想到的》这篇文章,引发我的思考。
01
有些小说耐读,有些小说甚至包括一些名家的小说,云里雾里,故弄玄虚,读者连读都读不下去,怎么能称得上是一部好小说呢?
在我看来,好小说应该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02
王继庭把好的文学作品,比喻为“精神食粮”。认为既然是“食粮”,那就必须具备不但“能吃”,而且还要“好吃”的特点和要素。这个比喻形象生动,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好的作品,吃一次还想吃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吃后,令人经久难忘,长久回味,如沐春风,如饮甘怡。说穿了,就是色香味俱佳。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优秀作品。
03
在王继庭看来,郑勐的长篇小说《顺阳河》,在阅读过程中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以至于他通宵达旦地阅读、感悟和思考,认为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优秀小说,堪称一道美味佳肴。
04
王继庭认为:“读者和作者只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读者是服务对象,是作家的衣食父母;作家是读者的仆人或佣人,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作家应清醒地认识到,读者才是真正的上帝,永远都不要怀疑和低估读者的理解鉴赏能力。”
是的,这句话说得真好。“读者才是真正的上帝,永远都不要怀疑和低估读者的理解鉴赏能力。”
读者虽然不一定会写作,但是他会阅读,他会欣赏,而且他有一定的鉴赏和分辨能力。作为一个作家、编剧,或者影视剧导演,千万不要低估读者或者观众的品读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千万不敢用低劣庸俗、粗制滥造的作品来糊弄大众,把他们当傻子。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作品好,什么作品不好,在他们眼里、心里,洞若观火,明察秋毫。
05
不要过分迷恋与崇拜所谓的“名家”。诚然,作家的文学才能与文凭并非成正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名家写的东西就就一定值钱?就一定“叫座”?而普通作者写的作品,也并非一无是处。我们不能用“有色眼镜”来观人待物,那样未免失之偏颇,也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文学作品靠的是什么?关键靠得就是作品的质量,这才是硬道理。
06
作家与读者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是相互尊重,相互彼此成就的。你所认为好的文艺作品,读者或人民大众认为不好,不买账,看不进去,或阅读不下去,那等于零。因此说,优秀作品绝对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
凡是优秀的作家,都会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大众创作出喜闻乐见、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这样,才能与广大民众产生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共鸣,才能达到一种审美契合,才能起到激励民众、鼓舞民众的良好社会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