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这课我从开学前就开始备课了。而且备课时还是和三位有级别的老师一起研讨过的。结果我上了两课时,说心里话,挺有挫败感的。
第一课时是开学第一天上的。星期一那天我有两节语文课,第一节我把本册语文书带着学生大致浏览一遍,把本学期涉及到的课外阅读书目梳理一下并让学生记录。同时我也结合开学第一课,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记录下自己的心中梦想。
第二节语文课,我满怀信心开始了大单元,任务出示,情景创设,任务单驱动,看起来好像没问题,其实到了学生中一看,问题百出。
首先学生开学没有进入状态,一部分学生没有预习第一课,读起来磕磕巴巴。尤其第一课一些语句读起来有点拗口,学生读了个半懂不懂。我又结合任务单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难度又大了一些。我发现情况及时调整,问题是调整过来半节课过了,剩下的时间就紧紧张张把字词听写完,课的内容还是没有按照预期理想的效果实现。
周一结束后,我非常有挫败感,一整天都在反思。晚上我调整了课的内容。周二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上《白鹭》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品味“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以及想象作者描写白鹭生活习性的画面。学生五年级,我结合任务单进行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想象能力居然是年级越高越差,支支吾吾说的实在差强人意。
我想不是学生问题,是我的问题,我备课时想象太完美,我总是想把从管老师那边学得的任务单和从王老师那边学得的情境任务驱动结合,结果里外都不是了,是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低估了这篇课文的难度。唉,备课时邵老师就说这篇课文有难度,提醒我备课思路过高而缺少实用性,我不听,还是按照我的思路讲了,结果发现两节课还是没有把这节课的精髓讲出来。任务单的适用性也没有发挥出来。
怎么办?是痛定思痛还是越挫越勇。啥也别说了,反思,调整。
于是我和学生商量,这个单元四篇课文,两篇写植物,两篇写动物,我们要不要把写动物的调整到一起,先学《珍珠鸟》,再学《落花生》?学生欣然接受。于是周三我上《珍珠鸟》。这篇文章较易,我上得比较顺畅。心里又开始有点窃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