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汪曾祺:在平常的生活中闪烁人性的美
关于《尘界与天界:汪曾祺十二讲》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本书读懂汪曾祺”的标语,确实吸引了我。里面涉及到美学、文学、人生哲学等角度去研究汪曾祺,确实也很全面。但,读过汪曾祺的作品的读者是不认同这句话的,汪老作品的张力和人格的魅力,绝不是一本书可以研究得完的。他的作品,值得我们去慢慢去研究品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71236/730e74f243746ab6.jpg)
这本书从十二个角度去研究汪曾祺,涉及到汪曾祺的价值,汪曾祺作品的现代性,汪曾祺作品的民间性,汪曾祺作品中的意象美学,书画美学,汪曾祺作品的传统性等等,可谓非常全面而具体。确实,读完这本书后,能后结合作品,对汪曾祺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果是关于写论文,这本确实值得参考。举一些例子,谈谈我的感受。
其一,里面讲到汪曾祺语言的节奏,作者说“汪曾祺的语言好在哪里?好在节奏”。这也是很多人在读汪曾祺时入迷的原因之一。他的语言不拖沓,不混乱,有时候文字讲究平仄,对称,读完以后,余味无穷。举一个例子,如《岁寒三友》中的一段:王瘦吾原先开绒线店,陶虎臣开炮仗店,靳彝甫是个画画的。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这是三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缙绅先生,也不是引车卖浆者流。他们的日子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桌上有两个菜,一荤一素,还能烫二两酒;坏的时候,喝粥,甚至断炊。
这一段比较经典,在平常的叙述之中,用于对称,讲究工整,看似平常,一琢磨才发现,这平淡语言中所用到的文字技巧。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71236/646bc008e6d9ed45.jpg)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麦家的《人生海海》,看似闲笔,但读来以后,颇有韵味,很有汪老的味道,读完后,直言上头:爷爷讲,前山是龙变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看不到边,海一样的,所以也叫海龙山;后山是从前山逃出来的一只老虎,所以也叫老虎山。老虎有头有颈,有腰背,有屁股,还有尾巴和一只左前脚——因为它趴着在睡觉,所以光露出一只。前山海一样大,丛山峻岭,像凝固的浪花,一浪赶一浪,波澜壮阔。老虎翻山又越岭,走了八辈子,一辈子一千年,累得要死,一逃出前山,跳过溪坎,脱险了,就趴下,睡大觉。这样子,脑头便是低落的,腰背是耷拉的,屁股是翘起的,尾巴是拖地的,并用出来,三只脚则收拢,盘在身子下。唯一那只左前脚,倒是尽量支出来,和用出来的尾巴合作,前一后,钳住村庄。爷爷讲,前山是龙变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看不到边,海一样的,所以也叫海龙山;后山是从前山逃出来的一只老虎,所以也叫老虎山。老虎有头有颈,有腰背,有屁股,还有尾巴和一只左前脚——因为它趴着在睡觉,所以光露出一只。前山海一样大,丛山峻岭,像凝固的浪花,一浪赶一浪,波澜壮阔。老虎翻山又越岭,走了八辈子,一辈子一千年,累得要死,一逃出前山,跳过溪坎,脱险了,就趴下,睡大觉。这样子,脑头便是低落的,腰背是耷拉的,屁股是翘起的,尾巴是拖地的,并用出来,三只脚则收拢,盘在身子下。唯一那只左前脚,倒是尽量支出来,和用出来的尾巴合作,前一后,钳住村庄。
虽不像汪老那样善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但给人同样着迷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71236/0cdf2b6eae787c5c.jpg)
其二,不激烈。如果大家在汪曾祺的小说里想要寻求情节的刺激性,这恐怕有点难。汪曾祺的小说,很少去刻意营造这种情节氛围,就是很平淡的叙述某个故事,没有情感的大起大落,也不涉及批判。正如作者所言“汪曾祺的小说缺少冲突,没有太多的剧烈矛盾,他对人物充满悲悯和同情,他对暴力美学是鄙夷的”。他善写市井人物,乡野男女,这些人物都恰如其分在自己位置上平淡的活着。即使有冲突,可是,在他的笔下,就是那么很自然,你很难想到去愤怒什么,去批判什么,仿如一切都是就该那样,大家习以为常,像《受戒》中的和尚,喝酒吃肉,和情人私会,行为很龌龊,但在汪老笔下,他把他们看作普通人,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大淖记事》中奸污巧云的刘号长,以及《小孃孃》中为世俗不容的不伦之爱,在他笔下,都得到了充分的同情和理解。在他眼里,这就是世俗生活吧!经历过了种种,再看这些时,就格外淡然,下笔也就很平淡了。
总体而言,这本书写得比较中肯,值得汪老的书迷们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