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
《登勃朗峰》

《登勃朗峰》

作者: 燕勇来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16:17 被阅读53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今天,我们随马克·吐温的脚步一起登勃朗峰。

二、认识作者和勃朗峰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 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著名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的旅游中心。

三、跳读课文,理清思路。

过渡语:为什么说乘客可怜可悯呢?物有所值的旅行是什么样的呢?请跳读课文,找一找这一路写了哪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又在这一路遇到了什么人和事?梳理课文之后,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完文章后最突出的印象。

预设:奇, 沿途奇美,主峰奇伟,山峰奇险,云朵奇幻;车夫“奇人”,经历“奇遇”。

趣……

三、分组合作,品读语言

(1)这一路奇丽的风景,经历的奇人奇事,都被我们的作者写进了精彩的文字里。下面请同学们划出文中你觉得最精彩的句子,品读分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分组合作,风景、人物)

明确:写景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2-5段,齐读并从一系列景物描写中感受作者心情。这一段景物描写非常精彩,作者极尽溢美之词来展现勃朗峰沿途的山水景色。这里水是淙淙流泻的,山是耀目威严的,峰是嶙峋奇异的,云是色彩斑斓的。由此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一定是愉悦舒畅的。取道黑首欣赏瀑布,“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一连串四字词语,语言整齐,极富文学意味;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时,用了“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四字词语连用,词藻华丽且用词准确,令人耳目一新。

这时我们会发现,作者在观景之余,竟由多姿变幻的彩云联想到了“肥皂泡”,那么,怎样理解这个“肥皂泡”呢?

适时引导:肥皂泡和彩云,首先是形似,都变幻无方,美丽诱人,又都转瞬即逝。更主要的是,作者是在借此感慨:美好的事物,往往因其易逝,才愈加显得诱人,愈加惹人珍惜。需要注意的是:作者此时的三言两语,只是一个人在观赏美景之余心中自然生成的思想碎片,作者只是将其攫取并镌刻于此,并未进行更深刻的、哲学层面的研讨,所以这几句话的挖掘也便到此为止。

“车王”赶马车“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句子,无不暗含诙谐与幽默,读来饶有兴味,让读者感受到奇人及奇事之乐。

总结:

上山用散文笔法,绘山中奇景;

下山用小说笔法,叙奇人奇事。

(2)揣摩文中“车王”和“勃郎队长”的说话语气,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抓描写,品性格和生活态度。

预设: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引导学生利用文本完成对车夫形象的分析:车夫说话时“把握十足”、“神情威严”,哪怕遇到不测,他也“面不改色”,足见他的“镇定”;车夫为了让我们能赶到所有游客前面,以便住上上等房间,一路驱车狂奔,最终帮我们完成心愿,足见他的“善良”;车夫酒驾不说,还自称“车夫之王”、“车王”,将一辆马车开得如同飞机,足见他的“狂”。而文中对路况的描绘和对车夫朋友的介绍便是用以衬托车夫形象的环境描写。进一步明确后半篇文章的小说笔法:以人物为核心,有情节,有环境。

言之有理即可。

整篇文章了从宏观来看,通篇都能渗透出马克·吐温的一种人生态度,回看第一段中对乘车游客的“可怜可悯”,结合写景文字中的情感渗透,结合作者对车夫等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马克·吐温在文章中表现出了自由、率性、幽默、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资料补充:马克·吐温被福克纳成为“美国文学之父”,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用纯粹口语写作的第一人,对后世的美国文学艺术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今日绝大多数美国人的性格。今日的好莱坞电影,无论多么严肃的主题,都会适时地“幽他一默”,即使是美国总统,也会时不时地在公开演讲的时候“抖个包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是马克·吐温巨大影响力在今日的体现。

四、学以致用,说说感悟

你一定也登临过很多山,也一定遇到过人生中的一座座“山”,也曾生发出无数的感慨吧!请打开记忆的匣子,选择你所遇到的“山”,把你登山的感悟写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作业设计:

结合课堂感悟,以“登——”为题,作文。

《登勃朗峰》

相关文章

  • 《登勃朗峰》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

  • 登勃朗峰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的脚步,边读书边旅游。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登...

  • 走一步,再走一步 ——徐杰老师《登勃朗峰》教学实录及赏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 ——徐杰老师《登勃朗峰》教学实录及赏析 师:今天我们学习《登勃朗峰》。猜猜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

  • 《登勃朗峰》的奇

    今天讲授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精心备课。全文围绕一个“奇”字讲授。 第一部分登山看到的美景全在一个“奇”字...

  • 224   登柏山

    登柏山 特此申明,不是本人作品,但是实在喜欢,所以借用!此文是《登勃朗峰》的仿写文! 时令已然过了立夏,小城周围的...

  •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修改稿)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

  • 第178期【课堂观察】《登勃朗峰》

  • 【杰哥的精致语文】《登勃朗峰》

    第一次备这个课,我把重心放在“景物描写”。这是游记,写景游记么,当然要把“景物”作为重心。 第二次备课,我觉得,“...

  • 情迷勃朗峰

    就这样矗立在天地之间 超乎众神的伟岸与挺拔 擎起大地那一根屋脊 代表的是对欧洲情结的尊崇 是对欧洲精神和气质的影响...

  • 2017行动派琦琦毫无保留分享会(下)

    05.关于旅行 我因为喜欢徒步,所以第一年去了戈壁,第二年去了勃朗峰,把勃朗峰整个环线都走完了。在走完勃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勃朗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wc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