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一说最近很热门的讨好型人格,结合自己的例子,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心理路程、改变、以及一些想法。
讨好型人格的初步形成往往和家庭环境,父母性格有关。
拿我自己来说,我家庭幸福,父母恩爱,性格温和,在教育我的时候,父母常常对我说的是,你要迁就别人,反思自己,不要娇气,不要怕吃苦,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所以我的性格在形成的初期带有很浓重的父母的色彩,我上大学前甚至没说过一句脏话,没和一个人发过脾气,从小到大没和人吵过架。可能因为我觉得,有很多事情,并没有什么大不了,跟据我父母的话,这种事儿,别人不愿意退一步,你退一步就可以了。
这些话,却是都非常有道理,是一些道德标准方面的准则。但是如果当我有了孩子,我却不会再完完全全的和他这样说。你要坚强、要努力、要善良、要谦虚要知道换位思考。但是我一定会支持并坚定的告诉他,你想要的,你觉得对的,一定不可以让步。要做一个会说NO 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在18岁之前,在我意识到改变之前。那些好脾气,那些善良,那些包容,从来没有带给我任何的好处,反而使我遭受到霸凌,遇到可怕的老师,很长一段时间陷入心理疾病当中,而没有人知道,那段关于童年的回忆也是我不愿意想起的。
小时候我无比羡慕霸道,甚至去打人的肆无忌惮的孩子,而我却是那个还在被抢走了一整套动画片碟片而哭泣,父母却做主把那套碟片送给了那个孩子 。父母当时对我的说,你怎么那么小气,人家小气你不能学人家不好的地方。或许那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有时候付出惯了就会被当作理所当然。
所以初中的我开始变得不愿意去付出,但是或许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胆怯和自卑,我完完全全把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世界,没什么朋友,也从来不和同学出去玩。这种现象持续到我高中毕业,我仿佛心里憋了一口气,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要去别的地方,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变成我以前想成为的那种人。
确实一个陌生的环境给我带来了许多改变。
首先呢我利用了讨好型人格的一些优点,和周围的人打成以一片,很容易结识新到新的朋友,并打成一个初步的友好关系 , 变成了一个受欢迎的人(这让我感受到,这个社会上其实讨好型人格的人非常之多 )。其次,就是我一直到现在都在努力克服和改正的问题了。第一:一定要学会拒绝和坚持自己的意见。可能这时候你会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让步都可以,那么这时候你就试一试让他来让步? 或者即使你没有明确的喜好,那为何不给自己定一些假设的喜好,或者假设的框架,一旦触碰立刻说NO 。 第二:学会吵架。很多人可能觉得,超级这种事情不是天生就会的吗?其实不是我在20岁之前其实都没和人吵过架,但是却发现,有些时候有些利益和权益是你必须要去争取的,可以讲道理,可以不爱吵架,但是一定不可以不会吵架。上海人很会吵架,是公认的。有幸认识了一个上海的好友,在起初我会觉得她整天都在挑刺,但是久了却也明白了其中的意味儿。她和我说,不是吃不吃亏的问题,而是你开不开心的问题,既然人家都不顾你会不会不开心了,你又何必顾及他会不会不开心呢 ? 顿时间恍然大悟,往后我凡是遇到类似的问题是,都会想象着好友的样子,来反向斟酌问题。
当然我还会有许多的问题依旧在克服当中,性格中的软弱和胆怯依旧存在,有时迷茫有时害怕。但是脚下的路一直在走,心里的路也一直在摸索。
以上只是我个人摸索和思考的一些想法和解决方法,欢迎大家给我提出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