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医生

和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成同学的碎碎念 | 来源:发表于2022-03-01 13:51 被阅读0次

蛤蟆本来是一个热情、爱冒险,却会时时闹出笑话的家伙,可是这一天朋友鼹鼠去找他玩耍,却发现蛤蟆一蹶不振,陷入了抑郁。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蛤蟆先生终于坐在心理咨询师苍鹭面前,开始了治愈心灵的旅程。

这本书虽然都是动物做主角,但却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书,是一本入门级心理疗愈读物,10次的咨询过程中,我们和蛤蟆一起了解了他难过、闹笑话、软弱、爱炫耀的性格都从何而来,又该如何走出抑郁,重新对待生活。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带入蛤蟆的心态,不断回顾自己个性与下意识的反应从何而来,着实收益良多,治愈自己是一段漫长且艰辛的旅程,但就像荣格所说“没有一种觉醒是不带着痛苦的“,而主动去挖掘痛苦的过程更是一种煎熬,但我相信,有时浴火才能重生。

一点点个人思考:

1、主动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是越来越多人正在做的事情,“抑郁症、躁郁症”这些原先避之不及的词汇也能时常听到。近年来,像这本书一样的心理普及书籍在中国变得畅销,是不是也说明了更多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在交繁复杂的社交网络中是否过的舒心,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是否找到方向,“与自己对话”显得愈加常态化了。

2、书中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很多行为是从童年带上来的,面对父母、面对像父母一样的人等等,我们不自觉的就会陷入“儿童状态”。就像“愤怒”,喜怒哀乐每种情绪都是与生俱来、不会缺失的,有的人愤怒就像破了个大洞的气球,怒火一冲而出,可有的人却很少生气,几乎不会愤怒,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人的愤怒气球是一点点漏气的,儿童时代面对挑剔型父母的指责,“你怎么又让我失望了、你怎么敢”,许多儿童既想要反抗又不想破坏与父母之前爱的链接,就会潜移默化的同意父母的观点,潜意识地指责自己,愤怒之火就像慢性毒药一样腐蚀了自己的心智。

一点点摘抄:

1、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2、对大多数人而言,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达成这点,有些人能部分达成,而很多人则会依赖一辈子。换句话说,有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3、所谓活的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蛤蟆先生的治愈旅程结束了,但其实这段路很难走,也要走很久,可觉醒就是带着痛苦的啊,祝好。

相关文章

  • 读书打卡

    今日所读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笔记输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的是一只患了抑郁症的蛤蟆去看心理医生...

  • 2020-12-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2020-11-3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愤怒之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第七章,蛤蟆先生又去找心理医生苍鹭,一起探讨愤怒。小孩子因为没有和大人抗衡的资本,只能通...

  •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明白了教学中的困惑

    最近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是讲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在...

  • 《蛤蟆先生去看医生》

    92/36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很有趣,里面讲了一个故事:鼹鼠和河鼠是...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让我们一起跟随蛤蟆先生探索、认识自我,用战略的眼光来布局人生。

  • 2022-01-02

    阅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阅读推荐|心理学入门友好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英]罗伯特 - •故事脉络: ️蛤蟆抑郁成疾 ➡️由朋友带去看心理医生 ➡...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拆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自愈的人 拆文 一、标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生活能治愈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bd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