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多少人,每每放假初,都信誓旦旦的想要好好假期为自己充充电。第一天就为自己列了个超级充实的寒假计划,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学习新技能。然而,扪心自问,自放假以来,到底有多少天有完成过自己既定的计划呢。随后就进入“懊悔-重蹈覆辙”的循环模式,直到开学。
以上的感受,想必很多“过来人”都能感同身受。难道我们只能对这样既定的结果束手无策吗?我们要怎样才能自律呢。
第一,扔掉那些详细到分秒的计划。
计划是一定要做的,但请不要太多详细。太过详细,究其原因,是不自量力。把自己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看着这样的计划是蛮舒心的,但你以为真的能顺利完成不出一点差错?要记住,计划是赶不上变化。
计划要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这很多人都知道。寒假时间也不是特别长,可以分为寒假计划和每日计划。先估摸自己一整个寒假想做且能做多少事情,然后按照四分法分先后顺序,再将每件事情计划时间,每天要完成多少任务量。注意,要量力而行,很多计划都要打80%的折扣,这样也避免因为屡次不能完成计划而丧失信心。
第二,一睁开眼就立马穿衣起床。
很多假期的荒废都是从赖床开始的,这个我深有体会。刚放假回家时还保留着在学校的规律习惯,早上七点自然醒,当在睁开眼睛意识到不用上课的时候,又继续睡,没有睡意的时候也是躲在被窝里玩手机到午饭时间。
所以,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从一开始睁开眼就不能让自己有“放假了”这个意识。睁开眼醒了就立马穿衣服,等穿好衣服,困意消除了大半,这时就可以开始有意识的鼓励自己了:都穿好衣服了还睡啥,不能浪费这一天啊。
这是前几天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克服睡懒觉的办法。现在即使大冷天,我也可以坚持早起了。当然,早起还需要早睡支撑。
第三,一个星期消化一篇英文。
外语有多重要这个自然不用我强调,而我们自己接触的第二语言大多都是英语,所以大多数人学好外语还是得从英语入手。
有多少人四六级考试前多惴惴不安,有多少人碰见外国人连打声招呼都不敢,有多少人被长辈数落学了这么多年英语都没听你讲过。何不趁个寒假开始捡起被遗弃的英语呢。
网上那么多资源,一个星期准备一篇,前两天理解意思看熟跟读,锻炼口语,接下来的两天就不看资料进行复述,语言嘛,总归得用自己的话表达,最后几天就听写,将本质上还没理解的句子词语记下来多过几遍。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方法和计划。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我相信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我主要强调的还是外语的重要性。第二语言学得好成成为一个很大的优势。利用一个寒假可能学不透一门语言,但能形成学一门语言的氛围和习惯,也很充实不是吗?
第四,专门开辟一个时间段学习。
你不能预料你一天中的突发事情,但你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上很大程度的去预防。我们都知道,有很多时候明明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看书,但是不一会可能就有朋友来访,或者妈妈拿了饼干来给你吃,而我们不就不得不中断下来应付。
所以,你要划出一段时间,并告诉好友家人,尽量不要在那段时间打扰你。当然,现在的人很多时候不是被好友家人出现所打扰,更多的原因是放不下手中紧握的手机。所以,在那段时间内,除了隔离好友家人,最最重要的还是手机。可以把手机关机,或者自制力差一点的将手机锁柜子再将钥匙交给妈妈。
远离打扰,学习的效率将大大倍增,将之养成习惯,自制力也可提高。
本来就计划寒假要多了解一点心理学,所以我自己就专门开辟个时间来看关于心理学的书。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可能比较枯燥无味,更需要这样高度集中的时间才能更好掌握。
附上我本人寒假要看的心理学书单:
1.《社会性动物》阿伦森
2.《思考,快与慢》尼采
3.《学会提问》尼尔/斯图尔特
4.《对伪心理学说不》基思'斯坦诺维奇
5.《“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
6.《清醒思考的艺术》罗尔夫'多贝里
7.《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
网友评论